現在這不是我當初想要的了──為何在做出決定後感到後悔:《為什麼我出門買牛奶,卻騎了一輛腳踏車回家?》選摘(3)

2017-10-23 05:10

? 人氣

有時我們即便充分蒐集資料,或對於要選擇的事物已經很有概念,依舊常在做出決定後感到不滿意,突然覺得別的選項變得很有吸引力。(圖/Pakutaso)

有時我們即便充分蒐集資料,或對於要選擇的事物已經很有概念,依舊常在做出決定後感到不滿意,突然覺得別的選項變得很有吸引力。(圖/Pakutaso)

以我的好朋友丹尼爾為例,他有個好玩又可愛的怪癖:每次我們約出去用餐,他雖然會隨機從菜單上為自己點上一道美食,可是只要他看到我點的菜上桌(前提當然是我點和他不一樣的餐點),他就往我桌上的食物看,然後馬上對他自己點的菜色感到不滿意。他可能會說:「你點的看起來好像比較好吃」、「哎呀!如果剛才我能等你先點完,在做決定就好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噢,最好別這樣!因為無論選擇結果如何,丹尼爾對自己的決定感到不滿的情況都不會有所改變。這個怪僻和忌妒別人得到的食物並沒有多大關係,比較有關連的反而是另一種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心理現象,而且這種現象無論是外出用餐、逛街或任何休閒活動都能觀察到。有時候,我們即便做了萬全的準備、充分蒐集資料,或對於要選擇的事物已經很有概念,依舊常在做出決定後感到不滿意,突然覺得別的選項變得很有吸引力,然後用很多問號自問:「哎呀!怎麼就沒注意到它呢!」

無論大、小、重要的或尋常的決定,常在我們做出決定後立刻失去曾經吸引我們的光彩,這時候反觀其他選項就像被放到虛構的高台上一樣亮眼。雖然我們(尤其是男性)在成功做出決策後,精神上馬上會受到幸福荷爾蒙的獎勵,但我們的大腦仍然不時和我們惡作劇,它會釋放出血清素混和物(Serotonin-Mix)讓我們對自己的選擇產生懷疑。

於是,我們開始觀察「現在」的狀態(Ist-Zustand),即使我們可以為當初的選擇提出很多理由,原本也可以感到滿足,現在卻出現越來越多批評。腦子裡開始出現一個不斷打轉的小輪子,並且想像出一個徹頭徹尾、乃至所有相關細節盡皆完美的「應當如此」狀態(Soll-Zustand)。那麼完美的狀態是我們已經做出的決定無法達到的境界,於是兩相比較,我們認為自己做了蠢事,因為這時我們才注意到,原來我們已經決定的事,實際上還有那麼多沒注意到的細節與瑕疵。

比如就丹尼爾看來,擺在他眼前的固然是美味的菲力肉排,但是我盤子裡的魚排做為晚餐,顯然是比較清淡、熱量也比較少的選擇。接著再看到配菜,丹尼爾又尋思:為什麼自己盤裡的配菜是油膩的炸薯條,而不是沙拉,或至少來幾片蔬菜?當初他在決定點肉排時,腦子裡浮現的是鮮嫩多汁的有機肉塊,讓他口水直流,可是現在眼前一整盤食物都讓他的內心蒙上了有害健康的陰影。

牛排。(Pixabay)
作者指出,有些人雖然會隨機從菜單上為自己點上一道美食,可是只要看到別人點的菜上桌就會馬上對他自己點的菜色感到不滿意。(圖/Pixabay)

尤其令人討厭的是,即便經由勸說或理性的解釋也幾乎無法改變這種感受。現在我們既無法改變已經做出決定的事實,也注意到做出的選擇有瑕疵,於是就像英文說的:你無法視而不見(You cannot unsee)。從此,所有的思考都繞著那些不好的點,讓我們無法再以之前那樣的眼光,看待我們已經做出的(好)決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