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際網路泡沫時期,這類錯誤也曾屢屢見諸報端,靠小道消息而買入股票的新股民比比皆是。
舊經濟企業搭上新經濟快車
底特律老牌藍籌股通用汽車公司(General Motors)、福特汽車公司(Ford)以及韓國的現代汽車公司(Hyundai)都成功蹭上了電動車這一熱點。這三大汽車公司今年至今股價均上漲了約三分之一,通用汽車和福特更是躋身標普500指數表現最佳的股票之列。
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學者在2001年的研究發現,在1998年和1999年,僅在公司名稱後加入一個「.com」,股價就能在隨後的10天內平均上漲74%。而迄今為止,除了一些試圖通過比特幣熱潮大賺一筆的小股外,這方面的一個著名案例當屬中國最大的一家房地產開發商在香港上市的健康業務子公司,那家公司去年夏天更名為中國恆大新能源汽車集團(China Evergrande New Energy Vehicle Group)後,股價因此開始飆升,而這家公司計劃在今年才會推出電動汽車。既然通用曾生產過冰箱,豐田靠織布機起家,對於一邊蓋房子一邊生產電動汽車的恆大,我們也不必大驚小怪。
早期投資者獲利了結
儘管對可再生能源或電動車行業的前景依然抱有信心,但許多早期投資這類股票的投資者已經選擇將全部或部分收益落袋為安,轉向其他一些估值低廉、成長性好的領域。
愛丁堡基金管理公司Baillie Gifford的合夥人兼投資經理詹姆斯·安德森(James Anderson)是特斯拉的早期投資者,儘管已套現了許多股份,但該基金依然是特斯拉最大的股東之一。對於一切跟電池、太陽能和電動汽車沾邊的IPO和SPAC受到熱捧的現象,他表達了自己的擔憂。「這樣的投資算理性嗎?我恐怕不敢苟同,」他說。
法國基金管理公司卡米尼亞克(Carmignac)股票業務負責人戴維·奧爾德(David Older)賣掉了大漲的中國電動車股票,轉而買入了一些他認為將在電動車領域大有可為的老牌車企。
「似乎確實存在某種非理性繁榮,特別是有些公司連成形的產品都還沒有,」他表示。
即便你認同如今這些熱門股已經有太多泡沫,但還有一個問題:這種現象是否蔓延到整體市場?我們有充分理由認為,事情還沒有發展到這個地步,至少泡沫還不嚴重。理由就是有聯準會(Fed)做股市的後盾。
聯準會給股市撐腰
美國國債收益率處在超低水平,而聯準會也承諾不會提高利率。由此來看,包括蘋果(Apple)和Facebook等高科技股在內,一些有長期可靠現金流支撐的公司股價處於高位是合理的。與10年期美國國債相比,美國的股票看起來並不貴。
當然,人們對於未來現金流(別忘了反壟斷!)或國債收益率前景的判斷也可能出錯。這兩個問題都可能導致股市掉頭向下,甚至大跌。但是,基本面變化引發的下跌不同於泡沫破裂導致的下跌,泡沫破裂往往會造成股價急速下挫,且跌跌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