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軍方當地時間2月1日上午發動政變,逮捕了包括緬甸國務資政翁山蘇姬在內的多名執政黨領導人,並且宣布全國進入為期一年的緊急狀態。緬甸的局勢如何發展到今天的狀況?中國對緬甸的局勢會作何反應?美國之音採訪了美國史汀生中心中國項目主任孫韻談談她的看法。以下是為求簡潔經過編輯的專訪實錄:
記者:緬甸的情況是怎麼走到今天這一步的?
孫韻:實際上我們在觀察緬甸過去10年,就是從2011年開始,進入我們所說的民主化進程以來,我覺得大家對緬甸民主化有一個誤解,就是緬甸所追求的民主化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民主化。在緬甸的政治語言或氛圍裡,緬甸目前或者說過去10年的民主是一種基於2008年憲法的民主。那2008年憲法規定的有什麼不一樣呢?很重要的一點是它把緬甸的民主作為一個有紀律的民主。這個紀律是指由軍方管轄之下的民主化進程。所以在過去10年中大家認為緬甸的政治進程在不斷向前進,雖然速度比較緩慢,有時候還會有反覆,但總的來說大家會覺得緬甸是朝民主的方向前進。但這裡有一個問題,就是它所前進的方向是一種什麼樣的民主。對於軍方來說,它在各個聲明中都不斷強調他們要保護和維護的是2008年憲法。如果政府不遵守憲法的話,憲法就要被推倒重來。所以可以看到軍方這次的行動很多是和2008年憲法聯繫在一起的。
那麼起因是什麼呢?是在於去年11月份的大選,民盟在選舉中取得了壓倒性勝利,贏得的選票率達到了83%的高度。軍方要考慮的是,有了83%的選票,如果民盟再次組閣,組成第二個民盟政府的話,對於緬甸的政局意味著什麼。實際在我看來,緬甸過去10年也好30年也好,緬甸政局的核心問題就是軍政關係問題。就是軍人和政府如何能在政治的討價還價中,在政治鬥爭中,形成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過去10年中,軍方基於2008年憲法認為緬甸的政治已經達到了軍方可以接受的狀態。但是去年的選舉揭示了民盟不斷上升的支持率,對於軍方就產生了威脅感。從去年11月底、12月軍方就開始提出選舉有舞弊現象。從選舉結束到發動政變為止,大概在這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裡,軍方提了一共20多次選舉有舞弊現象。
民盟政府和聯邦選舉委員會給軍方的回應是,「我們有國際觀察員,我們也有大選的程序,我們沒有發現有舞弊現象」。這對軍方造成了「士可忍,孰不可忍」的感覺。因為軍方覺得,「我提出這麼大的舞弊問題,你都可以置之不理,一句話就把軍方的擔憂全都拒絕了」。如果NLD(民盟政府)帶著這樣的態度和氣勢進入到第二個五年執政期,軍方知道民盟的主要目的是要修憲,就是為了修改軍人在議會中25%的席位。軍方覺得,「如果民盟政府可以不理會我們對選舉有這麼大的冤屈和抱怨,那麼你再執政,如果你提出修憲而我提出反對,你還是會置之不理」。一旦修憲,就觸及了軍方的根本,軍方的特權和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所以軍方是不能容忍NLD抱著這樣一種軍方看來是傲慢的態度進入下一個五年執政期的。實際上在過去三個月中,我們所看到的軍方對緬甸國內政治的權力安排產生了不滿,軍方一直在說「我們對這個安排有極大的不滿,我們需要民盟政府做一定的妥協或姿態」。但在過去三個月民盟政府沒有做這樣的姿態。所以軍方就認為「既然你是這樣的態度,那我們就一不做二不休好了」。所以我覺得昨天爆發的這個政變,實際上是緬甸多年來從未解決的軍政關係在不斷的矛盾和摩擦中產生的一次爆發,其結果就是造成緬甸政治生活的極大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