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的結束如同其開始一樣,並沒有明確的日期。雖然確切時間點不明,但沒有人能懷疑這真是一場大和解。
自1940年代末以來,美蘇鬥爭經常逼近全球「熱戰」邊緣,有核武競賽,也有政治體制、意識型態、軍事同盟以及人員與資訊流通的衝突。第三次世界大戰隨時一觸即發。
和解之所以可能,是因為蘇聯領導人了解到他們再也無法負擔他們的地緣政治野心。和一般認為的相反,克里姆林宮從1980年代初就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困難。
這是戈巴契夫在1985年啟動改革的關鍵因素。
蘇聯瓦解加速 冷戰終結
長年的貿易禁令和越來越擴大的科技差距終於變得難以負荷,政治局中的改革派欲改變對外政策,讓他們有喘息空間以重塑社會主義。雷根堅定的要消除核戰威脅,希望和蘇聯領導層共商裁軍。但他同時也堅持要推動戰略武器現代化,這又逼戈巴契夫領導的莫斯科更有必要和華府和解。在區域衝突、蘇聯迫害人權、假消息宣傳戰和東西方接觸等議題上,雷根把戈巴契夫越推越遠、越走越快,超出其原來預想。在戈巴契夫執政早期,黨、政、KGB和軍方的領導菁英都同意他大部分的診斷和治療是正確的。與此同時,戈巴契夫與雷根在謝瓦納茲和舒茲的支持下,也發展出一定程度的互信。隨著蘇聯的自我改革越來越深入,不再把政治和媒體與世隔絕,雙方也越能互相了解。但雙方領導人還是有尖銳的爭辯。
隨著蘇聯內部瓦解加速,美國的談判籌碼越來越多。每次出現僵局,戈巴契夫最後都會讓步,因為怕失去達成協議的機會。他和雷根是真心要降低核戰威脅,他們的成就也相當偉大。但戈巴契夫想復興蘇聯經濟的雄心卻成為惡夢,他的政策讓工業產出和糧食供應的情況越來越糟。
雷根和布希都不想救他—他們的當務之急是穩定國際局勢讓美國在全球獨大,幫忙莫斯科經濟改革對他們沒有好處。在高峰會友善的外表下,美方堅持的條件其實很苛刻。
西方和蘇聯政治人物沒有一個料想到冷戰會在他們還沒退休之前就結束。所有事都好像在夢裡無預警的發生,醒來之前就在那裡了。如同所有人都曉得的,莫斯科和華府的軍事對立有可能消滅地球上所有人類。這些締造和平的人要把它終止可能有許多動機,但目標絕對是高貴的。
2大超強的盟國雖然都贊成要和平,但如同我已說過的,他們對大的政策只有邊緣性的影響力。戈巴契夫警告東歐共黨領袖蘇聯不會幫他們鎮壓人民,西奧塞古最終也為他的暴力和緊縮政策付出代價。在剛剛進入白宮時,布希還懷疑為什麼要和蘇聯交好,但他被戈巴契夫拒絕鎮壓1989年的東歐革命所感動,終於回到雷根和舒茲的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