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長電報》引起了美國關注對華政策圈內不同立場的專家學者熱烈討論。
美國對華戰略應瞄準習近平?
「我懷疑這是個好主意,」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榮譽教授、高級國際研究學院中國研究所名譽所長蘭普頓(David M. Lampton)接受美國之音電話採訪時說。「因為我的推測是,這會使精英階層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並在中國推進減少合作、加強獨裁的政策方向。我認為我們對中國決策的黑匣子了解得不夠多。如果我們嘗試這樣做,我認為會適得其反。」
蘭普頓認為,這一戰略不會得到美國盟國的支持,「他們已經在擔心自己與美國的關係太緊密」;也不會得到美國選民的支持,「美國的公眾、美國的預算和美國的國會是否同意這樣的破壞中國精英穩定的努力,並承受這一戰略帶來的所有影響呢? 我認為不會。」
蘭普頓認為,這一戰略尤其會干擾拜登政府在一些關鍵問題上與中國的合作。「我們正呼籲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全球經濟管理、國際衛生健康方面進行合作。你真的可以想像北京會與一個其明確目的是改變其政府、改變中國的政府進行合作嗎? 我認為說它不明智都是輕的。」
「這是一份非常非常重要的報告,」國家利益中心研究員保羅・海爾(Paul Heer)如此評價。他說,報告對中國威脅嚴重性的分析、如何應對的策略,他基本都同意。但他認為,該報告在其分析框架裡誇大了中國稱霸世界的野心。
「我不認為中國的目標是試圖摧毀自由民主、將其專制模式強加給世界其他國家,並成為世界新秩序的中心。我認為這些超出了北京正在追求的真正的野心。」海爾通過電話說。「但這並不是說中國對美國來說不是一個極為麻煩和困難的挑戰。但我認為無須誇大其本質。」
海爾認為,把美國遭遇的中國挑戰全部歸因於習近平的個人領導也是不准確的。海爾認為,報告對習近平個人的分析,包括對他的思維方式、馬列主義意識形態,以及魯莽、決斷和挑釁的領導風格,「所有這一切都是事實」。但他認為,「許多美中關係中的問題的驅動力在習近平上台前就已經存在和發展了,而且我認為,中國對美國政策的變化具有其連續性的。」
海爾在《國家利益》網站的文章中寫道:「在他(習近平)前任領導下,中國已經是一個公認的列寧主義政黨,具有深刻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這一點從未被遺忘。習近平的所有前任都將民族主義作為政黨合法性的重要支柱。」。
中共黨史專家、《晚年周恩來》的作者高文謙同意海爾的分析。他認為中共有實用主義的一面,如陷於文革泥潭中的毛澤東在跟尼克森見面時說,「你們是這個(大拇哥),我們是小拇哥;」 鄧小平1974年聯大特別會議上說『中國永遠不稱霸』,1989年六四鎮壓後又提出「韜光養晦」,那是因為實力不夠,但骨子裡都是要堅持黨的領導。這一點習近平跟他們一脈相承。香港今天的局面和中國今天的獨裁局面根子都在鄧小平。再往前說根子在毛澤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