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智庫「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2月1日發布最新民調,發現美國的意見領袖與一般民眾對於中國威脅的認知存在顯著差異,對於解放軍一旦出兵攻擊台灣,美軍是否該挺身相助也有不同看法。一般來說,無論是共和黨或是民主黨的意見領袖都支持美軍護台,但一般百姓無論政黨傾向,反對動用美軍處理台灣問題者都是過半。
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在報告中表示,隨著拜登總統上台,美中關係絕對是外交政策的首要課題。該智庫與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合作的最新民調發現,雖然共和黨與民主黨對於中國的態度確實存在差異,但對於是否該出兵幫助台灣抵抗中國入侵一事,所有黨派的意見領袖都普遍認為「應該出兵」。其中共和黨的意見領袖以85%贊成最為突出,即便是民主黨人與無黨派者也有63%、58%的支持度。
不過如果把調查對象改成一般民眾,無論黨派反對動用美軍者都超過半數,即便是最挺台灣的共和黨人,也有53%的受訪者表示反對。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指出,在美軍應否保衛台灣的問題是,意見分歧並非存在黨派之間,而是一般大眾與輿論領袖的看法顯然不同。但共和黨的意見領袖大多同意中國構成對於美國的嚴重威脅,但這麼想的民主黨領袖只有不到一半。不過絕大多數的意見領袖(共和黨人97%、民主黨人91%、無黨派人士93%) 都同意,美國在未來兩年很可能會做出更重大的跨黨派決策,來對抗中國的崛起。
「戰略模糊」
在美國與台灣斷交後,華府向來對「是否出兵護台」一事保持 「戰略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這種做法的經典表述一般認為是約瑟夫‧奈伊(Joseph Nye, Jr.)在1995年時的公開說詞。
這位提出「軟實力」(soft power)、「巧實力」(smart power)等經典概念的著名政治學者,當時在柯林頓政府擔任國防部國際安全事務助理部長。奈伊在台灣正準備舉行首次總統直選、兩岸處在第三次台海危機之際受邀前往中國訪問,並且在北京被問到「美國會不會出兵介入台海」?奈伊的回答是「那必須視情況而定」。(It would depend on the circumstances.)
曾在小布希(George Walker Bush)政府擔任國務院政策規劃主任、目前是華府智庫美國外交關係協會會長的哈斯(Richard Haass)則指出,其實早在奈伊之前,無論白宮裡頭坐的是共和黨人還是民主黨人,美國政府與台灣斷絕正式外交關係後,華府就一直拒絕回答「中國如果出兵台灣,美國會不會也出兵護台」之類的問題。
不過華府的曖昧其詞,仍舊未能阻止北京在1995年7月與1996年3月對基隆、高雄外海兩度發射飛彈。雖然不是直接對台用兵,但美國政府的不欲表態也至此「破功」,柯林頓政府對這兩次武嚇行動都做出明確回應:派遣獨立號與尼米茲號航母戰鬥群到台灣附近海域巡弋。隨著近年中美關係緊張,美國政府對台灣的態度明顯更加友好,而且改採「戰略清晰」(strategic clarity)策略、美國政府應承諾「協防台灣」的呼聲也日益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