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趁機擴張影響力
此外,中國與諾魯無邦交,當時代表團被要求持普通護照入境,中國堅持用外交護照,更聯合薩摩亞、斐濟等太平洋邦交國向諾魯施壓,薩摩亞甚至威脅退出PIF。紐西蘭梅西大學(Massey University)國防安全研究中心資深講師波爾斯(Anna Powles)告訴《南華早報》,中國2020年捐給PIC合作基金超過100萬美元,用作雙邊貿易投資,2019年更讓索羅門和吉里巴斯外交轉向。
「中國可能會試著從地緣政治分裂中得利,並利用密克羅尼西亞島群不被尊重的感受」,波爾斯直言,「《環球時報》稱太平洋島國受夠澳洲和美國就是例子」。澳洲智庫「洛伊研究院」(Lowy Institute)太平洋區域專家普萊克(Jonathan Pryke)說,PIF是澳洲及紐西蘭可直接與太平洋島國互動的「獨家俱樂部」,且美國、中國無法直接介入。
普萊克直言,PIF因已有台灣、中國各自邦交國,因此試著避免觸及地緣政治議題,這讓PIF變得孤立,但也是個可討論地緣政治以外區域重點議題的安全空間。另外,惠恕仁向澳洲廣播公司(ABC)表示,澳洲顯然支持普納,因為想要守住對南太平洋的影響力,「我們一向知道紐澳對北太平洋區域的態度:『你們是美國陣營,那就在那,我們(紐澳)守在南邊。』」
專家:PIF改革機會來了
紐西蘭媒體《編輯室》(Newsroom)稱,普納曾說中國對太平洋島國的金援明顯增加,「中國在此區域很有存在感,不幸的是,美國卻沒有」。《南華早報》引據洛伊研究院統計資料稱,澳洲2018年在太平洋區域投入9億2080萬美元,援助4320項計畫,相較之下,中國則在77個計畫投入2億4110萬美元,美國僅提供1億8630萬美元,協助311項計畫。
除了讓中國有機會在太平洋區域影響力,密克羅尼西亞島群退出PIF,也使太平洋島國難以針對氣候問題一致發聲,太平洋共同體(Pacific Community)前總幹事、紐西蘭奧克蘭大學公衛專家圖庫湯加(Colin Tukuitonga)認為,不能低估PIF的重要性,但直言整體不團結、很脆弱,「一切都因政治動機」,並稱此事件的好處是給了PIF進行改革的機會,「就看他們(太平洋島國)要不要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