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營民調6成民眾反一例一休,工商團體喊苦訴新法缺彈性,賴清德上任三把火,先拿「(民進)黨心中最軟的一塊」開刀,不惜與全國勞苦大眾為敵,想必只有一陣血雨腥風,才能一展「神」的霸道風采!
然追本溯源,小英政府推動「一例一休」以「落實週休二日」,本就是一個「砍七天國定假日」政策配套假議題,國民黨喝下孟婆湯以「週休二例」抗衡民進黨,藍綠惡鬥讓工時政策走上奈何橋,政策追求的核心:「縮減工時」徹底失焦,新法上路不到一年朝野又齊聲要求打掉重來,死因:「彈性不足」。
美國學者約翰·丹露帕(John Dunlop)於1960年代提出的「勞資關係系統理論」指出,市場作為勞動關係的輸入(input)變項,是形成勞動條件重要的環境因素(context)之一,也就是說,無論外在的法令如何修正,市場有其主體性在,不因特定/單一的個人/政府/政黨/工商團體/工會之意志而有所改變,這個「市場」是千千萬萬個勞工/雇主相互協作下的結果,俗一點說,是民意亦是天意。
民間部門以調移7天假,勞資自主協商15個寒暑後,全國工業及服務業平均多達76.16%的比率採週休二日,工業部門更高達近85%(民國105年勞動部統計),這是總體經濟供需平衡下的結果。
現代化國家角色,宏觀進行調控微觀放手自治,勞工政策更是該當如此,勞基法施行超過30載,巨視入手、抓準「縮減工時」為最高指導原則,個別企業、組織如何落實、達成目標,政府別操心,也操不得心,採最為彈性的法制措施,剩下的,放手給勞資去發揮智慧,畢竟,諸葛亮尚且輸給三個臭皮匠,更遑論千萬經濟個體所形成市場中那無形的手?
「工時要彈性」!事實上,勞工代表比財團雇主更加深諳此理,取代「週休二例」的「還我七天假」才是勞團訴求的主旋律,成為2016年無數個社會新聞中的熱點標題,道理其實很簡單,無奈小英裝聾作啞,畢竟「裝睡的人永遠叫不醒」!以「縮減工時」為目標,採「七天假」置入一整年給予勞資協商挪移,比起在「一週七天」內「兩例」/「一例一休」上做文章,前者當然更為彈性,更容於淡旺不定、詭譎多變的市場變化、國際的景氣循環,看不懂「一例一休」的蔡總統,不需要太聰明應該也會看得明白!
若路走歪了,快慢已無關宏旨,公共政策亦然。說到底,去年小英初執政的當口上,本不該成為政策焦點的「週休二日」被擺上貨架,真正的主角「縮減工時」被晾在了一邊!背後是民進黨政要與各工商財團私下喬「砍七天假」所得出的「統治階級」共識!
現下,賴神院長欲顯雄威,政府自打臉提修法,全國千萬勞工都在問先還我「七天假」!
*作者為台灣青年勞動九五聯盟理事、專櫃暨銷售人員產業工會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