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蔚然專文:母語不用教

2021-02-18 06:20

? 人氣

總統蔡英文出席2020世界母語日活動,強調政府將重視每一種母語的傳承。(翻攝自總統府官網)

總統蔡英文出席2020世界母語日活動,強調政府將重視每一種母語的傳承。(翻攝自總統府官網)

近日遇到一位可愛的小男孩,已經兩歲但不太說話,還在呀呀發聲的階段。問出原因之後,才知道媽媽平時不太跟他說話,只顧著滑手機;而且她不知從哪聽來的撇步,每天放英語、法語、日語錄音帶給孩子聽,以為這樣就是多語教育。這樣的觀念完全錯誤。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有鑑於此,特寫此文給各位爸媽參考,希望有幫助:

人類為什麼會使用語言,以致不但能用語言表達自己,還能聽得懂別人說的話?對此《語言的事》(Language Matters)一書有很清楚的解釋。(兩位)作者(Donna Jo Napoli and Vera Lee-Schoenfeld)從幾個常見的迷思說起。

光有模仿能力無法保證語言習得

一般認為,小孩必須經過明確的、刻意的訓練才會習得語言;但這是錯誤的觀念。在使用語言的社群裡,某些地區根本不把孩童的「語言教育」當一回事,然而他們的子嗣照樣可以自然而然地習得語言。例如大致位於夏威夷與紐西蘭中間的南太平洋島國薩摩亞,那裡的成人完全不將小孩當作互談的對象,也不會為了方便孩童們的學習而簡化語言。

同時,大人們懶得聽小孩子在說些什麼,彷彿不將後者視為整個語言社群的一分子。即便如此,那裡的孩童照樣學會使用語言,其習得的速度與駕馭的程度不差世界其他各地的小孩。換言之,他們是在耳濡目染、自然而然的狀態下習得了語言。因此,就母語的養成來說,有意識的語言教學毫無必要。

這麼一來,很多人或許會以為:原來人類是因為具備模仿能力才足以習得語言。作者指出,這是另一個迷思。

有些人從出生到青少年這一階段從未暴露在語言裡。例如1799年,有人在法國南部阿韋龍省的森林裡找到一個與世隔絕的年輕人,因不詳其名,大家稱他為「阿韋龍的野孩子」(Wild Boy of Aveyron)。種種跡象顯示,他由動物養大,因此習慣坐在地上吃東西或發出類似犬科的叫聲。

1799年,有人在法國南部森林裡找到一個與世隔絕、從未暴露在語言裡的年輕人,稱為「阿韋龍的野孩子」。(翻攝自維基百科)
1799年,有人在法國南部森林裡找到一個與世隔絕、從未暴露在語言裡的年輕人,稱為「阿韋龍的野孩子」。(翻攝自維基百科)

雖然沒有耳聾的毛病,他一句話也不會說。有一位醫生,以幫助耳聾的小孩說話而聞名,他試圖教導這位年輕人說話,但是後者只能學會幾個簡單的字眼,無法領會造句的基本法則。

另一個例子是Genie,她在十三歲1970年被救出前,一直被父親囚禁在斗室,導致她幾乎不能走路,也似乎不曉得語言這回事。雖然不少專家試著幫她,但是她能學會的僅止於幾個字眼。

到了中年時,Genie不再試著說話。還有其他例子,大都和變態家長有關,受剝奪的小孩出現了語言學習障礙,不管事後專家多麼努力,克服障礙的績效很有限。

作者提出這些例子是為了告訴我們,光是具備模仿的能力無法保證語言的習得。關鍵的問題在於:這些因後天環境不足而無法正常說話的人們,在社會密集關照之下,為何仍舊無法習得語言?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