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綠能,應該符合能源民主,建構分散式電力系統,才能落實『在地生產,在地消費』,讓99%消費者投入能源治理」,吳松霖表示。
挪威、法國靠綠電縮小城鄉差距 環團盼政府補助「綠電合作社」
吳表示,台灣偏鄉地區有很多未開發空間,包括閒置公有房舍屋頂、農地魚塭四周,同時可以利用台灣特殊地形,在大小河川高灘地、水圳與埤塘,架設太陽能板,但現階段太陽能發電系統的架設,仍缺乏在地公民參與,「我們希望中央與地方政府,能成立綠能基金補助在地綠能合作社,不僅可以創造在地就業機會,也讓更多民眾透過公民電廠,參與能源治理。」
吳松霖表示,綠能合作社可以平衡城鄉差距與發展,提供社區就業及促進經濟問題,改善社區居民所得,挪威風力發電合作社改善偏遠地區農民生活環境,就是最好的例子。同樣地,法國平民銀行提出生態屋的概念,幫客戶建造太陽能熱水器與風力發電廠,作為實踐環境責任的第一步;農業信貸銀行則在2006年開始,透過銀行的風險資本基金提供融資環境投資,致力於再生的替代資源與節能貸款。
但可惜的是,今年初《電業法》第一階段修法,並沒有通過扶植公民電廠的綠能發展基金相關條文。
公民電廠苦無籌建經費 政院思考提供信保或補貼
9月初,行政院長賴清德上台後,原訂15日親赴達魯瑪克部落參觀公民電廠,後來因為豪大雨特報取消行程,不過,賴揆先前拋出的「綠能信保基金」主張,針對籌組公民電廠的公民團體,未來如何提供信保補助機制,目前已經在行政部門討論。
然而,台灣地方利益派系糾葛,如何避免公民電廠理念,落實到地方之後變調,也考驗相關單位的智慧,能源局電力組組長陳崇憲表示,以彰化台西綠能專區為例,彰化縣政府希望統合當地民眾,「如果由政府作東、居民入股,這樣的『主體性』會比較好。」
至於賴揆主張的「綠色信保基金」,陳崇憲表示,公民電廠的籌設最困難部分,是籌募初期所需的「第一桶金」,「對於小型電廠,到底該用信保或政策補貼方式,能源局方面一直在思考,對於一些過去較少與金融機構往來的公民團體來說,未來即便是透過信保機制提供保證,資金成本未必能降得下來,因此,能源局未來可能會採取設備補貼,然後再從電費躉購部分扣下來方式扶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