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後霸凌省思-三五成群的「集體次文化」

2021-02-25 05:40

? 人氣

作者認為,校園霸凌的「集體現象」必須正視,除了瞭解次文化的歸因,也該透過家庭、學校以及社會的務實合作,才能不讓校園霸凌成為學子夢魘。(示意圖/buri@photoAC)

作者認為,校園霸凌的「集體現象」必須正視,除了瞭解次文化的歸因,也該透過家庭、學校以及社會的務實合作,才能不讓校園霸凌成為學子夢魘。(示意圖/buri@photoAC)

高雄鳳山高職女生慘遭集體霸凌喧騰一時,率先動手狠甩巴掌的黃姓男子傳出被私刑斷手,住家甚至也遭潑漆蛋洗,施暴同儕一度人心惶惶,凸顯的是「三五成群」已成校園暴力的「次文化」。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這群施暴學生以「公開行刑式」圍毆無辜同學,不僅以言語污辱、連甩9巴掌、飲料淋頭潑身4次,事發地點竟是在鳳山婦幼館,即便校長被記大過並扣減學校補助款項,但對集體霸凌的次文化卻影響有限。

社會學針對青少年的偏差行為,在次文化(sub-culture)的探討所在多有,藉此理解資本主義與社會矛盾對青少年自我延續的關係,青少年在次文化影響下所產生的偏差行為,並非全無意義的情緒反射。第一、獨立自主的心性,青少年為表達獨立自主以別於父母,卻又受限目前的角色身份,因此必須透過呼朋引伴的方式,促成某種自我實現;第二、升學文化的困境,文憑主義的壓力循環已讓多數學生憂心忡忡,導致學校的邊緣份子彼此相互取暖,建立別於升學體制的自我價值而尋求另類解放途徑;第三、社會虐待的環境,外在環境充斥各種暴力訊息,導致青少年在潛移默化中養成偏差行為;除了政府機關的積極作為,學校單位也該強化學生輔導,否則透過網路鄉民的議題渲染,恐讓此一事件的次文化再起後續波瀾。

20190908-憂鬱症、焦慮、霸凌、自殺。示意圖。(取自Counselling@pixabay/CC0)
青少年在次文化影響下所產生的偏差行為,並非全無意義的情緒反射。(示意圖,取自Counselling@pixabay/CC0)

國內教育的校園霸凌不時登上媒體版面,「集體」與「暴力」的現況似乎已經緊密結合,甚至可能有拉幫結黨的趨勢存在,這類偏差文化已經蔓延至國高中及大專校院,甚至就連國小也無一倖免。這當中值得我們開始思考是否必須在校園當中建立起一套「安全防護機制」,由教育部責成,校方單位與學生社團共同執行,例如校園糾察隊等作校安守護,否則這些離經叛道的事件將會持續在教育殿堂荒謬上演。

校園霸凌的「集體現象」必須正視,除了瞭解次文化的歸因,也該透過家庭、學校以及社會的務實合作,才能不讓校園霸凌成為學子夢魘。

*作者為新聞研究所博士班學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哲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