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生技業者上櫃掛牌受阻,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說他要出面跟櫃買中心「好好討論」這些議題;在這裡,我們也要與顧主委「好好討論」金管會主委是否適宜介入,擺明要櫃買中心對生技公司上櫃「放水」的這個議題。
此事的緣由是因為不少尚未獲利的生技公司,在拿到經濟部工業局的科技事業評估意見後,到櫃買中心申請上櫃卻受阻,因此讓生技業者擔心櫃買中心的審查是否有「潛規則」。
而對此事,顧立雄是說:上櫃條件是否有改進之處、或有放寬的空間,申請上櫃是否一定要有獲利或不得有累積虧損等問題,都可以討論;甚至若要放寬上櫃條件,每個行業是否要制定不同門檻,也可研究。顧立雄說,他已經跟櫃買中心聯絡好了,將找個時間「好好討論」這些議題。
顧立雄似乎忘記去年才發生的浩鼎案,引發的生技泡沫討論、散戶投資人的受傷問題。
浩鼎因為有諸多生技產業的大咖在內,更有前中研院院長、國際知名的生技專家翁啟惠相挺,而成為生技產業的指標股,2015年底股價更站上755元歷史高價,浩鼎成為首家市值突破千億元的生技股。但隔年2月解盲失敗,代表新藥的富貴夢碎,導致股價暴跌吞下4根跌停,股價跌到447元,最低價甚至來到226元。在年初傳出浩鼎新藥在美國臨床三期將有新進展,股價回到300元之上,但在新藥無讓進展後再回跌,現在價格在168元左右。
浩鼎案不是一個特例,而是國內生技股的「通則」。扁政府末期、蔡英文任行政院副院長時力推的生技條例,正面看是扶植國內生技產業發展,負面看則是助長生技泡沫、坑殺散戶投資人。
在保護投資人的基本原則下,在審查掛牌上市櫃公司時,對其基本的業務、營收、獲利都有一定的標準。但為了獎勵產業發展,生技產業幾乎得到完全「豁免權」,生技公司要掛牌得到特別寬鬆的標準與認定。結果就是市場上充斥著一些「有夢最美」,無產品、無營收、無獲利的「一有三無公司」。
這些公司都稱其有充滿前景的新藥開發中、或正進行臨床試驗、或已在審查中,在大家「共同築夢」的熱潮下,掛牌股價即一飛沖天,市值暴漲。一旦美夢未能成真(解盲失敗、或審查未通過等因素),股價即暴跌。過去如基亞也曾靠著一顆夢幻中的肝癌藥,在3年內股價大漲16倍,但新藥解盲失利,連跌19個跌停,從高點近500元一路下殺,現在股價在40元價位。其它生技股如久裕、台微體、瑞基、中天…..等,幾乎所有的生技股都曾題材拉高股價,夢幻破滅後,股價就「腰斬、腰斬、再腰斬」。
市場機制導致股價暴漲暴跌,該尊重,但散戶的權利要保護。生技投資有其專業與風險,對那些尚未有穩定營收、獲利的生技公司,主力投資人應該是各種基金、法人企業、創投等專業能力較佳、風險承受能力亦高者,而不該是那些只能跟著消息面追高殺低的散戶。更糟糕的是往往在「夢醒時分」之後,受損嚴重的散戶才發現,生技公司那些大股東、高階經理人往往早已偷賣股票,先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