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台大校園發生潑酸事件,震驚社會各界。新聞媒體對於事件的報導內容仍舊存在著瑣碎化、片斷化,以及汙名化事件當事人與侵害隱私權等沉痾已久的問題。其中華視在一則報導中,出現一段不顧醫護人員阻止,將攝影機高舉在門簾之上,拍攝急診室中正在接受沖洗急救的傷者的畫面,明顯侵害傷者隱私的拍攝手法,引起網上一片撻伐。
雖然根據華視23日自律諮詢委員會的會議紀錄中,新聞部的陳述可以看到該新聞畫面乃是同業拍攝提供的「公帶」,並非如外界所批判,華視記者強行進入急診室「偷拍」。然即便是「公帶」,新聞內容的製作仍需華視記者著手。上述的情況,實際上仍未能解釋和回應,華視實際播出的新聞影像所存在的嚴重問題。
針對這起爭議,社會民主黨全國委員苗博雅日前(26日)也在其專欄中進行針砭討論。他認為華視作為公廣集團成員,新聞製播的水準理應比商業電視台來得高,但華視卻犯下「一般商業媒體都不該犯的錯誤」。而這樣的表述,正好也顯現出華視目前在公廣集團當中的尷尬存在。在2006年,依循著《無線電視公股釋出條例》,華視官股以股份捐贈公共電視基金會的方式處理,公視與華視也正式組成「公廣集團」。但華視並未就此「百分之百公共化」,民股仍握有華視董事席位,「不公不民」定位不明的情況,桎梏了華視的經營,也埋下了華視治理問題的禍根,華視仍舊依賴著商業電視台的經營模式運作。
事實上,華視製播的新聞引起爭議,已非首次。2011年主播梁芳瑜在大選專題報導中,模仿北韓中央電視台主播李春姬,以誇張和戲謔的方式進行播報,引發各界撻伐,也造成主播遭撤換,製作人調職和新聞部經理請辭的窘境。事後梁芳瑜也坦言,是為了爭取收視率而「越玩越兇」。這也顯示出,雖為公廣集團成員卻未真正公共化的華視,在電視廣告市場競爭力疲弱的情況下,反而為了收視率「鋌而走險」的弔詭情況。因此,若回到此次事件來看,除了對於媒體自律機制的檢討外,華視本身的定位亦是問題的關鍵。
華視的定位未明,雖說是老調重彈,但終究是尚未解決的問題。而去年本屆公廣集團董事上任時,媒觀曾經辦理「董事談公視」的座談。儘管大家都知道華視的困境與問題,但似乎也無法一時半刻得到解決。華視的公共化一方面購回民股與補助華視的問題,持續延宕而未能解決。另一方面,解決華視定位問題,似乎也要回到修法的面向來看。目前,針對公廣集團修法文化部傾向制定「公共媒體法」來取代現行的公視法。雖說修法歷程曠日廢時,然若欲根本處理華視甚至公廣集團之整體定位,仍是至關重大,不可不為。
另一方面,仍必須強調的是,即便是商業電視台,「營利導向」也並非為報導內容爭議開脫的藉口。當前各家電視台皆有自律委員會,但每次媒體在處理災難、意外新聞時,似乎一再重複出現違背自律規範的現象。雖然報導情況或多或少有些許進步,但進步幅度也許不夠,也讓大眾對媒體的表現的評價無法提升。而這些問題除了和新聞人員的內部專業養成與媒體環境有關外,能否落實媒體自律委員會在針對每次爭議新聞處理方式,不讓錯誤再次發生,也是目前短期之內能夠去思考與檢討的方向。因此,如何在制度設計上(如:換照時作為評鑑指標)能夠使新聞產製內容提升,則是我們在檢討華視的定位問題外,所必須思考的重點之一。
*作者鄭人豪為媒觀專案企劃、李子瑋為媒觀辦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