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減緩氣候變遷,全球已有一百多個國家提出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的目標。循環經濟被視為對抗氣候危機的利器,一個較循環的經濟體比起傳統經濟體的減碳績效可以提升50%以上。
面對氣候危機,台灣可以不變應萬變嗎?在傳統線性經濟模式下,製造越多產品出口,碳足跡越高;在循環經濟模式下,廠商可以把一次性產品買賣轉為一輩子的服務。
循環台灣基金會董事長黃育徵日昨在《循環台灣》新書發表會中指出,「台灣製造業以代工為主,製造業如果不改變商業模式,淨零碳排是做不到的。」台灣在 製程優化做得很好,例如一滴水可以重複用11次,但要做到完整循環經濟,必須改變商業模式。
極端氣候使得熱浪襲人,夏季溫度不斷創新高,學校一定要採購冷氣機嗎?黃育徵以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新加坡校區為例,採用空調業者Kaer推動的空調服務方案,Kaer擁有設備並負擔電費與維修,提供約定的室內溫度,半年下來減少了35%能源消耗。這樣的模式,台灣可以學習。
工地廢棄物減量 系統模板可重複使用100次
建築業消耗大量資源,也製造大量廢棄物。豐譽營造負責人謝佶燁指出,承接台糖循環住宅專案後,開始將工地廢棄物減量,首先,建立流浪履歷表,甲工地的臨時辦公室、廁所,建案結束之後,可以拆除用於乙工地。其次,木製模板使用後,以往當廢棄物燒掉;去年開始導入系統模板,採用可以重複使用100次以上的材料,並成立租賃公司,為同業提供服務。
台灣紡織業在國際上有極強的競爭力。位於台中的鎰呈行原以代工為主,持續開發新式布種,近年投入循環經濟理念,提出2030年達成碳中和的願景,主動與國際品牌對話,轉守為攻,不僅提升企業的形象,也帶動新的商機。鎰呈行循環長蘇彣忠表示,公司將材料循環化,產品服務化,為環境與商業創造雙贏。
看準低碳商機 推全球碳足跡最低的襪鞋
看準氣候商機,長庚大學機械系畢業的陳谷銘,2013年成立「阿飛國際」,以父親做給女兒穿的鞋出發,推出結合襪子與人造橡膠鞋底的兒童「襪鞋」。經過多年改良,陳谷銘推出全球碳足跡最低的成人「襪鞋」,這項紀錄經英國標準協會認證,適合健走、登山。他表示,從下單到生產完成,一雙襪鞋前後只要10分鐘成型,無縫銜接,可以做到零庫存。
陳谷銘的父親原本經營塑膠模具廠,為品牌大廠代工,因產業外移,生意走下坡,必須轉型。為了減少廢棄物,陳谷銘打算推出全台唯一的襪鞋回收計畫,提供一定額度折扣金,請消費者將廢棄不穿的襪鞋寄回,一年內可以折抵購買新的襪鞋,舊鞋回收成原料再製造新的襪鞋,達成材料循環再利用。
氣候變遷帶來嚴峻的考驗,也帶來龐大減碳商機。《循環台灣》發表會現場,許多中小企業分享創新循環商業模式,從營建模板、紡織循環、碳足跡最低的襪鞋等,年輕一代創業家發揮創意,積極爭取減碳商機。
對某些高汙染產業,減碳是高難度的大工程,但對許多中小企業,減碳是兼顧環境與經濟的龐大商機,循環經濟則是減碳利器。然而,全球必須在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才能達成《巴黎氣候協定》的目標。在時間的壓力下,在制度上,必須建立碳定價機制,才能加速減碳力道,這是目前台灣最欠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