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人員的勞動環境一直比不上其他專業人員,有部分原因和我們詭異的社工師考試制度有關。畢竟資格的取得非常容易,在學期間訓練又不夠,種種惡性循環,常常陷入服務品質的質疑。臺灣的社工制度不像香港,香港是大學非常難考,所以畢業後到「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註冊,沒有註冊的人沒法使用社工的稱號。因此考量專業的資格保障,飽螺認為如果臺灣的社工專業地位要提升,應該以比照其他專技高普考,取得社工師資格後才能當社工。
現階段社工師執業登記的人數應付不了市場的需求,如果驟然全面證照化,恐怕也找不到足夠的人力。所以我們支持101年王增勇、王行老師放寬社工師錄取率的政策,讓更多人取得門檻資格,才有機會在這個職業中具有專業的資格保障性。從101年後,社工師考試總及格率約莫在10%至20%之間。根據衛生福利部社會救助及社工司統計,108年社會工作專職人數為14,989人,這沒有包括民間自籌經費聘用的社工,例如家扶、世展、兒盟等經扶社工。然目前領有社工師執照的人數,截至109年6月也才8300人(衛生福利部社會救助及社工司,2020),遠遠無法應付全面證照化的人力。
社工專業地位的立足
要提升「社工」的專業地位,勢必牽涉到薪資問題,若要改善現今社福體系大環境,強化「社工師證照」以及「專科社工師」也是必須的,從專業的資格保障觀點來看社工教育和社工師考試制度,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高等教育的開課集中在社工師考試,社工師錄取率低等,都影響了整個社工環境和制度。然而排除了沒有社工師身分的社工員,勢必衝擊這些人的工作權利,因此若真的要邁向「全面證照化」,提高社工師錄取率,設立末日條款,建構完整的社工師、社工員、社工助理等工作內容分級,或許整個社工人員的勞動環境與專業地位才能有更明顯的改善。
*作者邱瑀庭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研究生/社工師/大九學堂二期學員;陳飽螺為社會工作者 / 婚禮攝影師 /飽螺社工甘苦便條紙管理員。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