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疫苗大規模接種和新冠藥物研發進展迅速之際,世界迎來第110個「三八」 國際婦女節(IWD)。今年的主題是:「選擇挑戰」(ChooseToChallenge)。
聯合國婦女署為IWD慶祝活動發佈的聲明說,受到挑戰時,無論是個人、社會還是世界都會提高警覺。作為個人,你我為各自的觀念和言行負責,可以「選擇挑戰性別歧視和不公平,可以選擇探尋和慶祝女性取得的成就」。大家齊心協力,就能逐步推動社會更包容、更平等。
這與去年的主題 — 「集體個人主義」(collective individualism)— 一脈相承;人人為爭取性別平等努力,細流匯聚而成湖海。
為什麼在21世紀進入第二個10年的今天,三八國際婦女節還有現實意義?
聯合國婦女署指出,對世界上大多數婦女和女童來說,性別平等方面真正的變革極其緩慢,有些領域甚至出現倒退風險。
「我們中沒有一個人能夠在有生之年見到性別平等的那一天,我們中許多人的孩子們也一樣。」
而且,聯合國數據顯示新冠病毒大流行可能導致性別平等領域過去25年來取得的成績一夜之間被抹去,男女平權運動倒退四分之一個世紀。顯然,女性在疫情期間承擔了更多家務負擔,而這又影響到她們的職業發展和教育機會。
2021年國際婦女節不同於往年,不少國家仍在抗疫,慶祝活動會在網上舉行。點擊此處,可以查看世界各地慶祝活動。
來龍去脈
國際婦女節設立的初衷是紀念國際女權運動,也借此機會慶祝婦女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等領域的貢獻及成就。
今天人們耳熟能詳的「三八」國際婦女節是從國際勞工運動派生出來的,英文是International Women's Day,也可以翻譯成「國際婦女節/日」,「國際女性節/日」。
種子是在1908年播下的。那年,1.5萬名女性在美國紐約集會遊行,抗議僱主盤剝女工,要求縮短工時、提高工資,爭取女性選舉投票權。
那場大遊行之後,美國社會主義黨(Socialist Party of America,SPA)於 1909年宣佈設立「全國婦女日」(National Women's Day)。
1911年3月25日,紐約三角內衣廠火災致140多名女工喪生, 震驚美國,導致後來一系列社會改革和勞工法改革,同時也成為美國女權運動發展的重要契機。
後來,女權運動史上一位重要人物,德國婦女運動領袖克拉拉·蔡特金(Clara Zetkin)提議把美國的全國婦女日升級為國際婦女節。蔡特金在1910年哥本哈根舉行的國際勞動婦女大會上提出了這個倡議,來自17個國家的100名女代表一致同意。事情就這樣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