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翻譯名家孫仲旭 憂鬱症結束人生

2014-08-30 12:03

? 人氣

中國青年翻譯名家孫仲旭(取自網路)

中國青年翻譯名家孫仲旭(取自網路)

「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尼采

廣州《南方都市報》前文化記者雷劍嶠29日晚間在微博公布消息:「本人受家屬之托,向諸位友朋沉痛通告:青年翻譯家孫忠旭先生於2014年8月28日在廣州辭世,享年41歲。」有出版界人士透露,孫仲旭是因罹患憂鬱症自殺,兒子Mickey已證實這一說法,並稱「爸爸已經解脫了。」

孫仲旭生於1973年,畢業於鄭州大學外文系,長期任職於廣州一家航運公司,業餘從事文學翻譯,曾經出版30多部譯作,最膾炙人口的是奧威爾的《一九八四》、《動物農場》、《巴黎倫敦落魄記》,伍迪艾倫的《門薩的娼妓》,奈保爾的《作家看人》,耶茨的《戀愛中的騙子》和《復活節遊行》,麥克尤恩的《夢想家彼得》,以及塞林格的《麥田裡的守望者》。

《麥田裡的守望者》(台灣翻作《麥田捕手》)對孫仲旭的人生影響巨大,他曾說:「從譯《麥田裡的守望者》起,讓我走上了翻譯之路。」

孫仲旭在微博上的最後一條微博發於8月4日,內容是他翻譯的布羅基《情感教育》,第一段如下:

這是九月裡一個溫暖的晚上,哈佛大學裡所有的時鐘都在報時。埃爾金•史密斯學得累了,站在懷登納圖書館的台階(寬闊的、羅馬式、不方便的台階)上,眨著眼睛望向遠處,因為據說這樣能讓角膜及視網膜恢復一下。他在想事情,但不是想學習上的事,而是在想戀愛、崇拜一個女生、把自己的生命放在她腳前會是什麼感覺。他鄙視自己,因為他擔心自己無法表現出熱忱,而他相信只有熱忱的人才配得上,其他方面全是膚淺的。他選修了英國文學、德國文學和意大利文學,還選了歷史——古代史以及中世紀史——每一科都充滿了事例,感覺那些事例在嘲笑他,因為它們似乎說人生的意義、存在的巔峰、事件的核心,都是某種確定無疑的情感,他卻對那種情感是陌生的。對那種感情,他很可能過於理智。因此,他站在懷登納圖書館的台階上,因為渴望而變得極為失常,似乎只是因為重力,才讓他沒有散架。

孫仲旭突然辭世,令他的朋友、編輯、讀者震驚,今年7、8月的微博上,他還在曬出差西非喀麥隆的照片,並把以前翻譯的奧威爾作品的金句重新回味,推薦他正在看的好電影。幾位朋友都說,孫仲旭那麼熱愛生活、熱愛美食、熱愛翻譯、愛說話,怎麼可能得憂鬱症?

作家阿乙說:「讀過孫先生五六本譯作,受益很多,廣州見過一次,謙卑之人,就活在書本上吧。」作家蕎麥說:「大概越自省的人活得越痛苦,但您翻譯的書還有寫過的字,都會留下來。」法語翻譯家余中先說:「不願意相信這是真的,很喜歡孫仲旭的譯文,給他做過編輯,一直以為他很年輕,很有為。前年年底還去廣州跟他一起逛街吃飯。願他安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