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政府16日宣示「脫歐」之後的外交與國防政策,直接點名「中國是對英國經濟安全最具威脅性的國家」,英國必須深強化對於印度洋─太平洋地區事務的參與。但倫敦當局也表明英中兩國應該在氣候危機、全球公衛等議題上合作,強化外交與經貿投資關係。
首相強森(Boris Johnson)的內閣16日發表外交與國防政策報告《競爭年代的全球英國》(Global Britain in a Competitive Age),116頁內文之中29次提及中國,「最迫切、直接的威脅」俄羅斯只有14次,著墨輕重顯然有別。隨著美國新任總統拜登(Joe Biden)上台,歐洲各主要國家都要調整中國政策,英國的作法頗具代表性。
報告認為中國是當今全世界最重要的地緣政治因素,深刻影響英國的價值與利益、國際秩序的結構與型態。作為一個威權國家,中國對英國及其盟邦形成挑戰。中國是未來10年全球經濟成長的火車頭,中英雙邊貿易與投資互蒙其利,但中國也是對英國經濟安全最具威脅性的國家。
報告主張英國應與中國建立健全的外交關係架構,來控管歧異、捍衛價值與進行合作。英國將繼續追求與中國發展經濟關係,深化貿易往來,吸引中國資金到英國投資。但英國在自身價值與利益受威脅時,會毫不含糊地挺身捍衛。英國對香港、新疆等敏感議題也會持續採取強硬立場。
外相拉布(Dominic Raab)16日表示,中國崛起已是既成事實,英國除了要堅持自身的價值,也要盡可能與中國發展「正面的」關係,雙方沒有必要回到「舊日、過時的冷戰心態」。
不過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後排議員(backbenchers)與最大反對黨工黨(Labour Party)都批評這套「中國政策」自相矛盾、雙重標準、兩面討好。既然中國是英國最大的「經濟安全威脅」,雙方要如何進一步強化經貿關係?
對於印太地區(Indo-Pacific),報告強調其重要性與日俱增,英國將深化對地區事務的參與,促進繁榮與穩定,強化外交與貿易關係,中國、印度、日本、南韓、越南、印尼、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與菲律賓都是重點國家,而英國也已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
在軍事方面,為因應俄羅斯與中國的威脅,英國國防預算將在4年內增加240億英鎊(2019─2020會計年度為422億英鎊);三叉戟II型彈道飛彈(UGM-133 Trident II )的核子彈頭數量將從180枚增加至260枚。
英國皇家海軍將維持4艘搭載三叉戟的「先鋒級」(Vanguard-class)核動力潛艦,2030年之後逐步替換為更新型的「無畏級」(Dreadnought-class)。由8艘船艦組成的伊麗莎白女王號(HMS Queen Elizabeth)航空母艦打擊群,今年將巡航地中海、中東與印太地區。
在太空方面,英國軍方將設立「太空司令部」(Space Command),計劃2022年 之前從蘇格蘭發射國產人造衛星。
英國向來是美國在歐洲最重要的盟邦,扮演美國與歐盟之間的溝通橋梁。脫歐之後,英國作為「歐美橋梁」的重要性大減,16日的報告也試圖勾勒英國在新時期的全球角色:更為靈活敏銳、解決問題導向、支持開放民主體制、與北約(NATO)及美國密切合作,「我們將結合志同道合的國家,扮演核心角色……致力於保障人權、維護全球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