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選基因 更要考慮市場性
培育新品種,光選定基因就需1至2年,接著試種、試吃,確定品種後還要花3年送至台灣各地農業改良場、農民試種,並通過品質等檢定方能完成新品種研發。
以台南19號來說,找出5個基因片段就花一年。「從台南16號找出3個與白堊質相關的基因、兩個口感基因放進13號中。」他透露,育種過程再不斷回交(指在育種過程將子代和親本進行雜交,藉此加強雜種個體的性狀表現),留下兼具抗病、外觀、口感特性的高品質基因。
選定基因後還沒結束,陳榮坤解釋,水稻有超過四萬個基因,即使只有1%基因不同,仍有不小差異。「像是同一個父母生出的小孩,也都不一樣,取自同一株的稻米,口感也可能有差異,須分別煮來試吃。」(延伸閱讀:寵物食品隱形冠軍!他從門外漢到年銷4億元,攻進亞馬遜前10大榜單)
當時他買了十幾個電鍋測試,選出8個表現穩定的電鍋後,再將電流設計成串聯,確保每個電鍋煮米的熱度相同。接著,再花3年送至各地試驗,確定市場可接受,並通過檢定,才於19年正式命名。
曾參與台南19號育種的台大農藝系副教授林順福指出,分子標誌技術用於水稻品種培育能找出控制不同特性的基因位置,較有效率。「台南19號花3年選拔出基因,兼具早熟、抗病、芋香、越光米口感等優點;受有機農民青睞。」他分析台灣有很多水稻品種,其中節水、生育期短很重要。「因1期作遇梅雨易發霉、2期作則會遇到颱風,且現在台灣農業講究輪作。」
只不過品種培育看似成果斐然,陳榮坤卻不諱言,最擔心且打擊最大的是曾不被市場接受的「一日品種」,所以他除了在品種育成後積極找米廠合作、向農民推廣外,更從消費者需求回推做出差異化。(延伸閱讀:張榮發特助變身千億規模日本地產王!他24歲進長榮,從老董學到哪些致勝心法?)
「不管是做研究或其他事情,不一定要第一,而是要做唯一。」他透露正研究改良日本酒米品種。被市場留下來的稻米品種是陳榮坤成就感泉源,更滋養他持續育種動力,「其實育種很好玩,孩子只能生一到兩個;育種能每次都不一樣。」
作者/張玉鉉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今周刊,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責任編輯/林彥呈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