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進入大企業,最需要哪種能力?電影《金剛》製作團隊告訴你《如何在贏者全拿的職場中生存》選摘

2021-04-02 04:50

? 人氣

電影中的金剛其實是一隻定格動畫玩偶,由鋁製骨架做成,外層披上了兔毛。(示意圖,取自Apenheul Primate Park臉書)

電影中的金剛其實是一隻定格動畫玩偶,由鋁製骨架做成,外層披上了兔毛。(示意圖,取自Apenheul Primate Park臉書)

一九三三年,雷電華電影公司(Radio Pictures)推出第一版的《金剛》,效果逼真的動畫大猩猩在曼哈頓街上橫衝直撞,最後從剛完工的帝國大廈重摔落地,令人驚艷的特效讓觀眾著迷不已。電影中的金剛其實是一隻定格動畫玩偶,由鋁製骨架做成,外層披上了兔毛。參與電影製作的工作人員總計有113人,包括攝影師、化妝師、以及高達21人的視覺特效團隊。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一九七六年,導演迪諾.德.勞倫提斯(Dino DeLaurentiis)推出了新版本《金剛》,當時剛建成的世貿大樓取代了帝國大廈,成為金剛的死亡之所。新版本的金剛在某些鏡頭是一位穿著黑猩猩裝的二十五歲技術人員,有時候又成了12 公尺高,由水力學控制、披著馬毛的玩偶機器人。儘管製作成本大幅攀升、特效技術日趨複雜,但是參與的工作人員人數依舊維持113 人。

二○○五年, 則是輪到導演彼得.傑克森(PeterJackson)翻拍。他決定重返一九三○年代,回到帝國大廈頂樓重現電影中最關鍵的一幕。主角金剛是由英國演員安迪.瑟克斯(Andy Serkis)飾演,他不僅要穿上大猩猩裝,身上還安裝了動作捕捉設備,將鮮明的臉部表情以及動作回傳至由資料中心打造的數位動物身上。傑克森執導的《金剛》電影版本總共有1659 名工作人員,除了前幾個電影版本也有的攝影、服裝設計等工作外,有更多工作是大家未曾聽過的,例如:資料整頓和立體合成師。

製作一部讓觀眾浸淫其中、充滿視覺震撼的電影,需要的工作人員數量是過去的十五倍,這深深影響了真正有企圖心的工作者未來的生涯規劃。為什麼隨科技演進,卻需要更多人力呢?

細緻特效需要結合不同專業

維達數位製作公司就是《金剛》電影的幕後推手。他們參與包括《魔界》、令人難忘(而且賣座)的《阿凡達》以及《浩劫餘生》三部曲等電影製作。這些充滿特效的電影場面,完全是在螢幕上創作,設計師建立高度準確與精細的立體模型,運用既有科技盡可能精確地仿造真實的世界。

如果希望觀眾入迷,就必須夠細緻入微(當你說某個畫面讓你覺得出戲或是覺得很假,就是對視覺設計師最大的羞辱)。設計師必須運用實體世界的物理學、生物學和解剖學原理,製作場景和角色。

二○○五年版本的《金剛》電影之所以要動用1659 名工作人員,部分原因是,如果要製造令人信服的3D視覺特效,就需要多種能力組合。其中一端是純粹的設計能力,也就是想像場景和視覺,有時候甚至需要手繪;另一端是更為技術導向的工作人員,撰寫程式、運用高階數學將設計的想法轉換成真正的電影畫面;中間則是包括模型人員,同時具備設計能力與技術背景。一個兩秒鐘的鏡頭可能需要十多個分別具有不同能力的工作人員,發揮各自的專長共同合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