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聿文觀點:「平視」之後,中美真正的差距

2021-03-26 05:50

? 人氣

經濟實力主宰一切?

經濟是基礎。雖然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萬萬不能,這話用在國家上也貼切。目前中國的GDP相當於美國的七成,這在過去的挑戰者裡,無論蘇聯還是日本都沒到這個程度。就此而言,中國確實比之前的挑戰者對美國的沖擊大。也正如此,不少嚴肅的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經濟超美只是時間問題,而且這一時間不會太遠。當然認為中國經濟永遠趕不上美國的學者亦有。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不過,假如中國經濟在未來10年趕上美國,中美的差距是否就被抹平了,中國就能主導世界?

當然不是。盡管經濟壯大,中國有更多財力用於教育、科研、軍事和產業更新等,但要和美國並駕齊驅不那麼容易。

美國的強大,普遍的看法是因有美元和美軍。美元事實上的世界貨幣地位不但使得美國能夠在金融上號令天下,它還有一個獨特的功能,即借助美元,美國的「長臂管轄」和對世界其他國家的制裁成為可能。美軍更是維護世界秩序的支柱。中國經濟超美固然能夠沖擊美元地位,但人民幣在未來10年替代美元或者只是和美元一起成為世界主要貨幣,基本不大可能。中國經濟超美也使得國防預算趕上或超過美國,同時科技的提升也有助於中國軍隊武器裝備的改善,然而解放軍在未來10年要成為一支像美軍一樣的全球軍隊仍然難度很大。當然在東亞,解放軍也許能抗衡美軍。

「朋友圈」的力量

中美最大的差距其實在盟友體系和高科技及其供應鏈上。中國在非西方特別是威權和獨裁國家能夠找到很多響應者,某種程度上,已然是它們的領頭羊,但現實世界畢竟是由美國和其西方盟友主導。

最近,歐盟英加就中國的新疆問題對中國發起了制裁,這是它們在八九之後首次制裁中國,顯然,這是西方內部協調行動,要在人權和民主問題統一立場,對抗中國。盡管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問到此事時表面上顯得滿不在乎,和楊潔篪反駁布林肯一樣,認為「這幾個國家的聲音不代表國際輿論,他們的立場不代表國際社會的立場,他們更沒有權利、沒有資格代表國際社會」,說「中國的朋友圈實際越來越大」。但若真的不在乎,就不必制裁歐盟,召見歐盟和英加駐華大使抗議。也可把中國的反制和外交部發言人的表態理解成正是中國對西方的「平視」,可這樣的「平視」並未能嚇退它們在新疆問題上後退。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美聯社)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美聯社)

未來10年,全球體系及其主導力量不太可能改變由美國及其盟友主導的事實。中國在一些問題上會得到非西方國家的呼應,然而,要它們全心全意協助中國對抗西方,除了少數幾個國家,基本做不到,畢竟大多數非西方國家,即使一些威權國家,也不願公開得罪美西方。而在拜登領導下,美國和盟友的關系將恢復到傳統狀態,它們已經意識到中國對西方自由民主體制的威脅,因此在涉及民主和人權的問題上同中國對抗的立場與意願更堅定。就算中國的力量在未來繼續增長,但以一對多,誰得勝誰吃虧,從常識言是不能辨別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