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我們的國中教育,不需要升學班

2017-11-15 05:30

? 人氣

作者指出,教育不該是把某些人隔離起來,讓他不能理解社會全貌,而是透過大家聚集,共同討論社會的樣子。(取自Flickr)

作者指出,教育不該是把某些人隔離起來,讓他不能理解社會全貌,而是透過大家聚集,共同討論社會的樣子。(取自Flickr)

於師範體系內的學校就讀時,每當課堂討論是否贊同能力分校或能力分班的問題時,多數的學生或者教授都採取贊同的看法,但原因脫離不了「這樣老師比較好教」、「社會需要菁英教育」等言論,但是真的是如此嗎?可能是我們有待商討的。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教育政策走向均衡發展

十二年國教政策,將國中考高中的會考成績計算轉換成等第制,目標是為減少同學間彼此的課程競爭壓力,以較粗略的等第制進行劃分,避免互相比較分數,也讓學生知道實質分數並非重要,且老師能看出學生的學業狀況是否有達到基本成績標準。

國中會考等第制的計算方式,以「精熟」、「基礎」、「待加強」為等第進行換算,也進一步告訴學生,學校訂定教學目標並非是讓學生考出滿分或九十分,而是讓學生達到精熟即可,從等第制外的競爭、生活經驗額外加分,可看出教育部發展政策希望學生越過成績門檻,即能發展自己的興趣與專長。多數會反對的原因,也許是你認為我們需要非常強烈的競爭,來讓學生達到某種程度效益或者傷害,但這一方面因於主題不符不會於此討論。另一方面資優與身心障礙因有特別教育模式,也不在此文討論範圍。

學生不需要各領域深度知識

全國會考,出題教師命題的範圍皆由各大出版社的課本、參考書所制訂出難、中、易的題目,而書本也依造課程綱要規定編寫。進一步說明:當考試已經有級別區分時,已經不需要在意那一、兩題的差異,我們的學校教育已經不需要透過升學班,來讓答案完全正確。也不需要透過升學班,將進度超前的必要。這樣只會讓學生學習過多未來不相關領域的專業,也非學校該教導的。

並不是說明考試不重要,而是沒有必要用過多的時間成本,換取每一科目都進步到滿分,筆者認為這樣效益極低,原因一、剝奪學生培養興趣跟規劃時間的自由。二、學校目的為教導學生基礎知識,專業領域的知識,該學生自我探索與自我學習。三、過度的成績競爭,對於學生跟考試而言都沒有實質意義。(因換算為等第制的級別落差小,分發學校上不會有差異)

老師比較好教的假象

國中的分班制度,分為兩種。第一為依造國、英、數成績,統一分兩班上課,第二為依造入學成績,進行分班的升學班。上述兩種方式,我們都會發現,假設:學生英文、國文特別好,但是數學能力較差,因平均分數高,被分配至升學班內,老師如在上課講述較難的補充教材時,學生還是會聽不懂,導致分班後,能力還是有差距,並非直觀想像的比較好教導。

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即便分班後,還是有各科目能力上的差異沒被解決。但是如果沒有分班,只要將學生教導於基礎門檻即可(這也是學校原本該做的標準),也可以透過各科目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導成績較不好學生的方式進步。相比於分班後,升學班較落後的學生聽不懂,更能達到互動跟教學的效果。

學生需要學會跟不同面向的人相處

近年來,學校情殺案件不斷,能看見多為高學歷份子,或是從我們所說的明星高中畢業,可以看出這些學校內的同質性太高,導致思想、思維會逐漸相同,對於我們整體社會而言,是缺少溝通互動相處的。不該是把某些人隔離起來,讓他不能理解社會全貌,而是透過大家聚集,共同討論社會的樣子。

*作者為師大學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