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能影響中國犯台的就只有日本與美國,短時間內日本從事軍事整備來備戰恐需時日,再說龐大中國市場是日本經濟運作發展的命脈,它會不顧本身國家利益為台灣而戰嗎?接下來的就是主角美國,試問台灣佔有美國國家戰略利益的百分比有多少?這是相當「嚴肅」的考量因素,就歷史而言,台灣的國民政府早被出賣了好多回,若不是韓戰爆發有圍堵共產世界勢力漫延的必要性,才出兵第七艦隊有限制地巡弋台灣海峽,嚇阻中國犯台,否則當下的台灣很有可能會是現在的中國一個省分。現狀言,試問台灣的「政經軍略」與「地略」戰略利益會造成美國國家利益的相乘效益嗎?這就是美軍在夏威夷及以西的關島或冲繩駐軍的軍事武力出兵與否的決定因素?誰都說不準。雖然是美國的執政掌權者做決定,但民意的趨向是個關鍵,有誰甘冒可能違背民意讓子弟兵到太平洋彼岸作戰呢?又「為誰為何」而戰呢?
在中國兩會後的記者會上其外交部長對台言論,以及這次中美安克拉治首論會談中,中國對台灣的態度立場非常堅定與強硬,相信沒人會懷疑他們統一的決心。至於他們動用何種方式或選在何時來實現中國的統一,明顯的變化是「時間」已不在我們手中。
台灣社會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的比例是越來越少,而年輕的一輩幾近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更別談「統一」這漂浮過時的名詞,但現時兩岸危機的急迫性與壓迫感似乎在社會氛圍中絲毫不察,台灣的未來將何去何從?我們的執政掌權者有明確引領的方向告知社會大眾嗎?這也難怪有人為了吃免費的「鮭魚」而改了自己的名字,人的基本價值觀都蕩然無存,遑論國家未來的前途。「安克拉治」景物依舊,然會談人馬在飛往東西向的飛機引擎呼嘯聲中,就已啟動了未來世界局勢的變格,「台灣」這重中之重的樞紐,是否也該驅動這軸承來相應未來的發展呢。套句社會善用的常用語為台灣「祈福」吧!
*作者為民航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