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年,雷根把美國稱作「山巔城」:言為師行為範,舉世景仰。看現在,誰還把川普的美國看作世界榜樣?她怎麼走到的這一步?
乘飛機前往洛杉磯,總有一些似乎微醺的懷舊感。
30多年前,我就是順著這條航線第一次來美國,實現了我少年時的夢想。美國,不管是作為一個地方、還是一種理念,總是讓我充滿想像。
我對美國的癡迷由來已久,西部片,偵探劇,超級英雄漫畫……16歲時,我能隨口引用的美國總統名言超過英國首相。和許多新來美國的人一樣,落地,一種歸屬感油然而生,一種由熟悉衍生出的忠誠。
1980年代的美國名不虛傳,多道高速路、龐大的冰箱、影劇院、快餐店。我喜歡美國的大氣、大膽、張揚。我離開的那個國家(英國)人們好像從小就很宿命,美國夢的動力不僅僅具有誘惑力、而且給人有一種擺脫枷鎖的感覺。
那是1984年,洛杉磯舉辦奧運會。蘇聯抵制意味著美國更容易壟斷獎牌榜。麥當勞推出刮刮卡促銷,如果美國在某個項目中拿獎牌,麥當勞免費提供巨無霸、薯條和可樂。我猜想這個決定應該是在東方陣營宣佈抵制之前做出的。
接連好幾個星期,滿滿卡路里的免費巨無霸陪伴我高呼「USA! USA!」
那是美國復興的鼎盛時期。擺脫了越戰、水門、伊朗人質事件吃就不散的噩夢,美國證實了自己重生的能力。
1984年的美國,遠遠不是喬治·奧威爾警告的反烏托邦地獄,而是一片充滿了慶祝、樂觀的土地。山姆大叔看起來又很自信了。
對於數以百萬計的人來說,那真是一個「美國又一晨」—雷根連任的競選口號—的時代。
不過,當時的美國並不能稱得上政治和諧,政府還是一如既往的分歧;雷根和尼克松一樣推行南方戰略,利用白人對黑人進取的擔心。
儘管如此,那時的主旋律是「上帝保佑美利堅」,政治遠遠沒有像今天這樣兩極化。
美國在走上坡路,她不像1950年代那樣偏執,不像1960年代那樣懶散,更不像1970年代那樣萎靡。
歷史永遠不是線性的,每一個10年也並不一定都有個性,但是我們仍然可能把1984年以來的這個時期分成幾個明顯的階段。20世紀最後那16年是美國霸權時期,21世紀前16年是一個功能失調、民怨升級、幻想破滅的時期。
這是美國 日漸衰落的時期。
主宰世界
上一世紀後期,美國佔據了類似於洛杉磯奧運會那樣的主宰地位。雷根要求戈巴契夫拆掉柏林牆後僅僅兩年,柏林牆就轟然倒坍;美國贏了冷戰。隨後出現的新世界秩序中,美國成為單極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