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年觀點:美中高峰對罵,真的翻臉了嗎?

2021-03-29 06:50

? 人氣

中美阿拉斯加會談,布林肯與楊潔篪在會談中互不相讓、火花四射。(美聯社,風傳媒合成)

中美阿拉斯加會談,布林肯與楊潔篪在會談中互不相讓、火花四射。(美聯社,風傳媒合成)

美國與中國最近在阿拉斯加舉行高峰會議,這是美國拜登政府上任,以及中國兩會之後,雙方第一次的高層會議。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公開會議上,雙方唇槍舌戰,火藥味十足 ,在國際會議非常罕見,雙方可說是互有盤算。美國以地主身分對中國批評毫不留情,除了表達對中國各項政策不滿外,也宣示拜登新政府對中國政策不會改變,也順應美國目前抗中的主流民意,並且抒緩國內部分對拜登中國立場軟弱的質疑。

至於中國對於美國回應更是強硬,除了警告美國在若干問題,例如香港、新疆及臺灣上,不可跨越中國紅線外;中方代表更用了許多非外交辭令的言語批評美國,甚至還説出「中國人不吃這一套」,「中國吃洋人苦頭還少嗎?」的直白言論。目的不外是對國內展現中國不受外國威脅,而且在中國官媒的推波助瀾下,有效激發了民族主義。

在公開會議交手之後,雙方進行閉門會議,但並未發表聯合聲明,顯示並非是一成功的會議。不過美中兩國雖然在會議上幾乎翻臉,但也並未完全破局。例如在阿拉斯加會議之後,美國與中國就農業議題上舉行視訊會議,討論未來如何增加雙邊貿易及促進合作的議題。農業貿易較不涉及供應鏈,更與高科技無關,而是以供需關係為主,雙方只是各取所需。但是在美中貿易戰中農業產品成為雙方加徵關稅的籌碼,加強農業貿易也成為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重點;雖然目前美方並沒有解除對中國懲罰性關稅的打算,不過農業產品有可能是未來一個突破口。

拜登總統在競選期間,即指責川普對中國經貿政策損人不利己,主張上任後必需要重新定位。例如在2月即簽署行政命令,要求分2階段,就重點產業研析美國供應鏈的概況。重點包括美國本土產能、供應鏈之脆弱環節、因應各類風險之能力,目的在於提升重要供應鏈的韌性及安全,以避免受制於人,其中當然是以中國為主要目標。

而美國在盤點國內供應鏈同時,拜登政府也延續川普政策,在國際結合盟國組成供應鏈聯盟;更與盟國形成進行外交及軍事合作來防堵中國。

美中關係的發展也受到其他因素影響。例如過去對制衡中國與美國立埸不盡相同的歐盟,最近因新疆人權問題制裁中國,瑞典品牌H&M拒用「新疆棉」,引發中國民間抵制,也波及美國産品。此事件也影響中歐投資協定進展,不但使中歐對抗全面升溫,也使中美關係又增變數。

拜登在近日又突然指責俄羅斯普丁總理為「殺手」,美俄關係急轉直下;隨即中俄外長發佈聯合聲明,表明反對美國霸權,並將聯合對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使得未來的國際關係走向集團對抗,而更加詭譎多變。

*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