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期大陸的樣板劇中,抗日部隊的青天白日帽徽一定要被移除,親日部隊的青天白日一定要特別大,彰顯國民黨「通敵」的負面形象。
直到1986年《血戰台兒莊》在上映之前,國民政府與國軍一律是以負面形象出現在大陸的抗日神劇中。指控國軍貪汙無能、魚肉鄉民或者抗日不利都還算客氣了,因為國民黨軍人在毛澤東時代最常見的螢幕形象莫過於與日軍聯手打擊共產黨。從文革時代的樣板劇《沙家浜》,到改革開放初期的電影《一個美國飛行員》都是如此。
其中最有意思之處,在於中共在這些神劇中刻意拔掉了8路軍與新4軍等抗日部隊的青天白日帽徽,然後又刻意將忠義救國軍等「親日」武裝的青天白日徽放大,以向觀眾灌輸國民黨專門「勾結敵偽」的印象。雖然實際上,無論是效忠重慶國民政府、延安邊區政府還是南京國民政府的軍人,帽子上都有青天白日徽,因為中華民國在抗戰時是國共的最大公約數。
中共醜化國軍當然有其政治目的,無非是要合理化自己推翻國民政府的正當性,將中華民國打造成日本軍國主義的附庸或美國「帝國主義」的走狗。等到日本、美國相繼與中共和解後,北京仍在《一個美國飛行員》中醜化忠義救國軍,甚至把忠義救國軍描繪成一群比日軍更狡猾投機的壞蛋,無非是為了抗議蔣經國拒絕回應鄧小平兩岸談判的訴求。
不過國軍到底有沒有與日軍合作反共呢?大概沒有人會質疑,中華民國政府在日本投降之初確實與日軍合作,阻止8路軍、新4軍搶佔華北與華東的淪陷區。後來有根本博、岡村寧次還有富田直亮等日軍將領擔任中華民國政府的反共顧問,山西省主席閻錫山甚至直接將2,447名日軍編入自己的晉綏軍投入戡亂戰爭。
那麼在日本投降以前,對日抗戰尚未結束之際,究竟有沒有國軍與日軍聯手反共的紀錄呢?在大陸基本上已經被與「通敵者」劃上等號的忠義救國軍確實有暗通汪精衛政權和平建國軍的紀錄,可是直接與日軍合作的紀錄到目前為止還真沒給筆者查出來。不過這是否就意味著,除忠義救國軍之外其他的國軍部隊就完全沒有過通敵的「紀錄」呢?
「通敵」以雜牌軍居多
整體而言,接受蔣中正直接指揮的中央軍部隊,尤其是那些與蔣中正關係緊密的中央軍嫡系部隊不太可能與日軍相勾結。因為就如支那派遣軍最後一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將軍所言,日軍在華的首要殲滅目標就是蔣中正的黃埔系。只要黃埔系一被殲滅,中國的抗日力量就會自動瓦解,將大幅減輕日本的戰場壓力,從各個角度來看似乎日軍都沒有與黃埔系合作的必要。
與日軍合作的國軍,大多數屬於距離中央政府所在地重慶距離遙遠,無法接受中央政府指揮,且與蔣中正不同派系的雜牌軍,其中以前面提到的閻錫山晉綏軍、馮玉祥西北軍以及張學良的東北軍為大宗。他們選擇暗中與日軍聯手剿匪,無非是因為共軍勢力不斷壯大威脅到了自己的地盤,一切都是從生存的考量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