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各國央行都在考慮引入一種新形式的貨幣,那就是數位貨幣。
中國一直走在前端。中國政府在4月表示,將把一個本土電子支付系統的試點計劃擴大至多個大城市。該電子支付系統與比特幣和其他私人加密貨幣有些共同特點。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長期以來一直表示沒有推出數位貨幣計劃的聯準會(FED),也在計劃建構並測試一種假想數位貨幣。聯準會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去年10月警告說,在聯準會決定推出一種數位美元之前,需要做「大量工作」。
以下是投資者需要知道的內容:
為何各國央行想要引入數位貨幣?
在大多數發達經濟體,新冠疫情正讓支付方式從實物現金加速向其他方式轉變,替代支付方式或私人加密貨幣可能會取代現金的地位。
各國央行正在探索創造數位版現金的方法:一種可信賴的、使用便捷、可供人們廣泛用於收付款的貨幣。數位貨幣可能會讓資金流動變得更容易,而且成本更低、速度更快。
如果外國發行自己的數位貨幣,或者私人加密貨幣流行起來,它們可能會侵蝕央行發行的傳統貨幣的使用程度,並威脅到決策者傳導貨幣政策的能力。
目前有可用的數位貨幣嗎?
比特幣被稱為數位貨幣,但它與人們攜帶的貨幣完全不同。它是個電腦程式,可以讓身處世界任何地方的兩個人透過網路在幾分鐘內交換價值。
與傳統貨幣不同,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不是由國家或央行發行的。剛好相反的是,這些產品的特點之一就是是缺乏中央集權的監管和監督。
個人和公司使用強大的專用電腦來解決計算難題,並「提取」或「挖掘」新的比特幣。這種貨幣的用戶透過一個永久的、不可更改的公共帳本來驗證交易,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時候查看和分析這個帳本。
世界上還沒有一家主要央行推出過自己的數位貨幣。
比特幣為什麼沒有成為流行的支付方式?
大多數零售商不允許把這種加密貨幣用於購買食品雜貨等一般性交易,因為無法保證比特幣能輕易以可預測的價格兌換成更傳統的貨幣。
買家和賣家也還沒有接納比特幣也是一種支付方式,因為其價格波動很大。至4月7日,一枚比特幣價值約57588美元(約台幣163萬元)。來自CoinDesk的資訊顯示,光是去年1至10月之間,比特幣價格就劇烈震盪,低點為4945美元,高點為12399美元。
此外,比特幣已獲得了不太光彩的名聲,因為它實際上是匿名的。任何擁有電腦、能上網的人都可以下載該軟體。與開立銀行帳戶不同,用戶無需提供任何身份資訊即可開立加密貨幣帳戶。這也讓相關部門在追蹤、追溯和打擊使用加密貨幣做壞事的人時面臨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