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訊時代,數學錯誤可能導致災難。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火星軌道探測器因為工程師忘記轉換公制度量系統而墜毀;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的「倫敦鯨」(London Whale)投資失利,部分原因是模型以總數而非平均數作為公式的除數。那麼,一個Excel的程式錯誤可能毀掉西方世界的經濟體嗎?
在2010年初,2位哈佛經濟學家萊因哈特和羅格夫發表一篇論文〈債務時代中的成長〉,聲稱已確認政府負債的一個關鍵「門檻」或臨界點。他們指出,一旦債務超過國內生產毛額(GDP)的90%,經濟成長將大幅滑落。
Excel帶來的蕭條 2013年4月18日
萊因哈特女士和羅格夫先生信譽卓著,這要歸功於之前他們寫了一本談論金融危機史的書備受讚揚,而且他們把握的時機恰到好處。這篇論文發表時正好在希臘陷入危機時刻,正值許多官員企望從振興政策「轉向」緊縮。結果是,這篇論文立即聲名大噪;它當時肯定是、現在也是近幾年來影響力最大的經濟分析文章。
事實上,萊因哈特和羅格夫很快在自稱的財政負責守衛者間達到近乎神聖的地位;他們的臨界點說法不是被視為有爭議的假說,而是不容置疑的事實。例如,今年稍早《華盛頓郵報》一篇社論警告在赤字戰線上不容有一絲鬆懈,因為我們正「危險地接近經濟學家視為永續經濟成長威脅的90%界線」。注意這裡的用語:「經濟學家」,而不是「部分經濟學家」,當然更不是「引起同樣信譽卓著的其他經濟學家激烈爭辯的部分經濟學家」,而這句話是事實。
事實是,萊因哈特和羅格夫從一開始就備受批評,而且這個爭議愈演愈烈。那篇論文發表後,許多經濟學家立即指出債務和經濟表現的負向關聯,不一定表示高債務會導致低成長。它的結果很可能正好相反,低落的經濟表現導致高債務。日本確實就是明顯的例子,日本在1990年代初期成長大幅下滑後,才深陷債務泥淖。
長期來看,另一個問題開始浮現:其他研究人員使用看起來可比較的債務與成長資料,卻無法複製萊因哈特和羅格夫的結論。他們往往發現高債務和低成長間有一些關聯性—但這些關聯性都與90%的臨界點無關,甚至與任何債務水準無關。
最後,萊因哈特女士和羅格夫先生允許麻州大學的研究人員檢視他們的原始試算表—於是這個無法複製結果的謎終於解決了。第一,他們省略掉一些資料;第二,他們使用不尋常且高度可疑的統計程序;最後,是的,他們的Excel程式出了一個差錯。矯正這些特異之處和錯誤後,得到的結果就是其他研究人員的發現:高債務和低成長有一些關聯性,但沒有證據顯示何者導致何者,而且完全沒有90%「門檻」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