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總統府宣布不會針對8月份四項公投案(反萊豬、護藻礁、恢復公投綁大選、核四啟用)提與之相抗的對案。府發言人轉述蔡總統的話,說:「我們相信,透過正面論述、積極說明,讓民眾充分了解資訊後,可以化解社會疑慮,共同為臺灣的未來做出正確選擇。」
話說得再漂亮,都掩蓋不了民進黨公投之戰處於頹勢,希望早早停損的政治現實。而且這代表民進黨自己也知道他們的高滿意度有水分,並未如同他們自己宣稱的那般自信滿滿。
首先,「提對案」這個idea,有其邏輯與道德上的先天缺陷。身為中央執政黨與國會過半黨,任何政策想做都可以直接做。自認對的事情不直接做下去,卻提出「問大家我可不可以做」的公投案,邏輯上根本不通。更可能喚起民眾對扁政府時代防禦性公投、入聯公投的回憶,給人拼政治不拼國政的惡劣觀感。
再者,依據現行公民投票法第14條,行政院提公投案,需經立法院院會通過才能成案。雖說民進黨國會過半,民進黨硬要提還是一定能成案。但過程中勢必遭逢在野黨強烈杯葛,給在野黨控訴政府暴力的機會。而對案這個idea又有其天生的邏輯缺陷,民進黨政府很難不在朝野對抗中落於下風。
那問題就來了:一個邏輯具重大缺陷的構想,為何民進黨猶豫不決討論了好一陣子,差點真的提下去?我們可以從綠委許智傑11日的發言中得出答案:「府院黨定調不提對案,他們對於基層動員會比較辛苦,所以也建議民進黨中央要提供更簡單易懂的澄清檔案和公投小卡,方便大家在地方解釋清楚,希望可以順利通過這次公投的期中考。」
這段話的重點,是「不提對案動員辛苦」。試想,假如反萊豬、護藻礁、恢復公投綁大選、核四啟用這些公投案,在社會上反響不佳,支持方一發言都被網路噓爆,民進黨又怎麼會「需要提對案來讓動員比較不辛苦」?
事實上,坊間各項民調都證明,這四項公投至少現在都處於「支持者數量極可能通過門檻,民進黨基本盤卻不夠厭惡,投票意願低落」的狀況。正因為如此,民進黨才考慮提對案,若對案內容設計得好,足以點燃基本盤熱情出來投票,那就會「順便」投四項現有公投的反對票,達到打勝公投之仗的效果。
然而,理想歸理想現實歸現實,這麼「完美效果」的題目是難以設計出來的,況且提對案有邏輯上難以修復的缺陷(前段講過)。又在此時發生太魯閣出軌這樣的重大意外,更進一步壓縮民進黨政治操作空間,於是只好宣布放棄對案了。
這整件事看下來,會發現表面上蔡英文、蘇貞昌滿意度超高,但他們並不具備有「點石成金」的能力,人民或許基於反中、防疫等因素,願意支持他們「個人」。但談到政策面就又是另一回事,特別是反萊豬、護藻礁、恢復公投綁大選、核四啟用等四個公投題目,都難以與「反中」、「抗疫」形成邏輯上強而有力的掛勾,民進黨無法拿這些最熟手的老招做操作。
反萊豬、護藻礁、恢復公投綁大選、核四啟用等四大公投,固然對民進黨不利,但對於國家發展卻是大大有益。無論你是支持還是反對,都是民主的正常發揮,都應該坦率得把自己對政策的理想想法表現出來,最後讓2300萬人做一個公正判決。
望朝野所有政黨都不要想用「冷處理」、「抹黑栽贓」的招數去試圖影響公投結果。傷害臺灣民主,必定將遭選民唾棄。
*作者為網路媒體工作者。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