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典蓉專欄:核四公投的「既成事實」

2021-03-25 06:20

? 人氣

黃士修所提的核四重啟公投提案,將在今年8月28日投票,蔡政府如臨大敵。(顏麟宇攝)

黃士修所提的核四重啟公投提案,將在今年8月28日投票,蔡政府如臨大敵。(顏麟宇攝)

民進黨執政前有三個神主牌,台獨、反核四及公投,但是民進黨執政後、歷次停建核四的過程中,從未動用公投,和民進黨其他信仰的絕對價值比起來,公投這樣的民主手段形同是棄之不可惜的雞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公投當然不等同民主,經過近百年的實驗,公投的缺陷顯而可見,例如,易成為執政者操縱的工具,從希特勒到普丁主導克里米亞公投等,公投成為獨裁野心家最好的工具;再如,公投由選民個別行使、無法綜合考量,反而造成政策的矛盾,例如美國加州就曾出現,一方面通過增加支持房屋稅的要求,另一面又要求減稅的矛盾現象;所以即使沒有人為操縱、程序一切公平,公投都不被視為是政策考量的最佳工具。

公投至少比一黨獨斷的政府決策民主

然而,公投之所以不是民主最佳審議的工具,前提是要有一個有效而且知道權力分立為何物的國會,民主國家中的國會,有三讀和朝野協商的審議機制,才能綜合考量政策的利弊得失、及政策的可能後果,但是,當擁有國會多數的民進黨立委淪為府院黨意志的延伸時,國會反映的全是黨意而不是民意時,相較之下,公投至少還是由民意決定,有人批評現行公投門檻太低、只要四分之一選舉人總數支持就過關,但相較於停建核四、進口萊豬、蓋三接都是幾個人拍板就定案,公投的決策反而相對民主。

然而,公投畢竟曾是神主牌,民進黨自2018大敗後雖視其為洪水猛獸,但採取的做法則是慢慢餓死巨獸的做法,例如明定公投二年舉行一次,刻意將公投和選舉拆開,以冷卻來降低公投過關的可能,即使在如此不利條件下,今年8月28的公投日,目前仍預計至少有四大公投可以成案;今年公投後接著就是2022大選,公投結果可能動搖黨本,民進黨終於感受到民意的壓力、陷於是否提對案的困境。

反核從苦行到受正視  道德優勢是關鍵

在四大公投中,核四公投爭議最大,2018年的「以核養綠」公投雖然過關,但是得票低於反污染、反核食、反同婚等其他公投,換句話說,是否使用核能、核四是否續建,某種程度確實是台灣的核心爭議;長期以來,擁核和反核在台灣各有支持勢力,反核原來是少數,靠著林義雄公投苦行宣傳終於得到正視,但除了日本福島核災爆發前後幾年,各項民調顯示,台灣支持核能者仍稍居多數,但反核卻成為一股不容忽視的聲音,氣勢壓過擁核派,最主要的原因是反核派高舉道德優勢,第一個道德優勢是:即使如《經濟學人》所形容,除了車諾比核災外,近來全球核能意外造成的傷亡不多(最近的福島核災眾多死亡其實是海嘯造成),但只要核災變發生就有將近毀滅的後果,和人類文明存續比起來,民主(公投)的順序自然挪後,可以說,核災變雖然是不確定的因素,但在決策考量時,顯然應該佔比較高的比重。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典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