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反共合作 為反恐結仇
美國與神學士的恩怨歷史始於1980年代。當時蘇聯入侵阿富汗,各個阿富汗伊斯蘭聖戰組織奮起,在美國、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家提供武器支持下,擊退蘇聯的侵犯。其中一個便是發源於南部重鎮堪達哈(Kandahar)的遜尼派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武裝組織──神學士。1989年蘇聯軍隊撤離,武裝組織內戰不斷,聲勢最浩大的神學士作戰雷厲風行,1995年9月控制了阿富汗首都與近90%國土。
神學士最高領導人歐瑪爾(Mullah Mohammed Omar)組建了他理想的伊斯蘭社會,強烈排斥異端,全國禁絕電影、音樂等一切公眾娛樂活動,唱歌、寫詩、聽音樂都是非法行為。此外女性受到極大壓迫,女校全部關門,使她們無法接受教育,幾乎被排除於公共生活之外。
九一一事件之後,美國無法忍受神學士政權掩飾「基地」的恐怖活動,2001年11月揮軍攻陷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發起戰爭的時任美國總統小布希認為,進攻阿富汗的行動旨在防止激進組織將該國作為恐怖主義行動基地,並且攻擊神學士政權的軍事能力。「持久自由行動」帶來一場持久的戰爭,神學士頑抗不降、阿富汗政府軍力羸弱且治理能力欠佳,都讓美國與國際盟軍疲於奔命。
等到美軍離開之後
現今駐阿富汗美軍尚有約3500人(編制2500人),北約部隊約7000人,屆時將會幾乎撤離,僅留下少數部隊保護美國外交官。華府將繼續促成阿富汗政府與神學士之間的和平協議,9月可能也將是和平談判的最後期限。阿富汗當局擔憂美軍一走,其政權將被神學士推翻,美國情報機構評估:「如果聯軍撤出軍隊支援,神學士很可能在戰場上攻城掠地,而阿富汗政府將難以牽制神學士。」
CNN指出,雖然喀布爾和大多數主要城市的中心處於阿富汗政府的控制之下,但阿富汗廣大的農村地區卻受到神學士相關武裝組織的統治,這些地區的婦女幾乎無法外出。一位居民表示:「等到神學士重掌權力,我們要違背他們的意願是不可能的。」
美國戰勝了嗎?
與其說是戰勝恐怖組織,不如說基本上達成了當年的目標。美國介入阿富汗的目標不是解放被神學士壓迫的人民,或打倒該政權,只是希望阿富汗不再成為「基地」等恐怖組織的溫床。
但是,每位美國總統在阿富汗試圖實現的目標與戰略都不太一致,《華盛頓郵報》2019年發表的美國政府2015年內部資料《阿富汗文件》(Afghansitan Papers)顯示,美國高級官員普遍認為無法取勝,而對公眾隱瞞了判斷行動是否成功的客觀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