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與歐美國家的關係也因此陷入冰點。美國和歐盟認定莫斯科「併吞」克里米亞,並對俄羅斯施加制裁,阻止其進入全球資本市場。克里姆林宮則一再重申絕不會讓出克里米亞,表示儘管西方制裁措施再怎麼嚴厲,俄羅斯也不會改變烏克蘭政策。
和平協議為什麼沒用?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曾形容,烏東地區的戰火有如「歐洲大陸心臟的開放性傷口」。國際社會期望烏克蘭東部能盡快達成和平共識,儘管2015年以來制定了《新明斯克協議》(Minsk II)停火和平計劃,以實現烏東地區的自治政府。
但是由於沒有規定哪一方先履行條約,導致雙方均指責對方未履行條約,烏東地區的緊張局勢始終沒有緩和,2018年起還急遽惡化,發生數場零星武裝衝突。烏克蘭現任總統哲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雖是喜劇演員出身的政治素人,但2019年5月上任以來做出不少實際行動,包含部隊移防、換俘,來為頓巴斯戰火降溫。
俄烏兩國領導人2019年底曾於法國首都巴黎的峰會聚首,雙方同意終結烏克蘭東部戰火,也承諾在2020年3月之前從衝突地區撤兵。但這項協議後來作廢,而且針對如何解決烏俄長期矛盾的根源,尤其是戰亂的烏東俄語區「頓巴斯」未來政治地位,雙方仍存有歧見。
為何現在局勢再度緊張?
因為缺乏持久解決衝突的辦法。而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長期以來對「後院國家」的民主運動保持警惕。對他來說,烏克蘭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是俄羅斯和蘇聯帝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頓巴斯局勢使烏克蘭政治不穩定,也讓俄羅斯有干預烏克蘭事務的理由,此外2014年併吞克里米亞的時候,普京在俄國支持率飆升到80%以上。
如今,普京的支持率再度下滑,俄羅斯經濟在西方制裁的影響下停滯不前,而且受到民眾歡迎的反對派納瓦爾尼(Alexei Navalny)入獄,使普京面臨大規模抗議。
越來越多的俄羅斯人已經受不了普京的獨裁統治,同時新任美國總拜登(Joe Biden)支持烏克蘭擁抱西方,並且願意與烏克蘭一同對抗俄羅斯。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曾希望能與普京和解,但現在轉而對付普京在烏克蘭的政治盟友、親俄政黨領袖梅德韋丘克(Viktor Medvedchuk)。
這些政治局勢變化都可能促使普京再次採取行動,以表明俄羅斯仍然是不可忽視的強大國家。根據烏克蘭說法,最近幾周違反停火的挑釁行為更加頻繁,2021年以來烏東地區已經有近30人喪生。俄羅斯3月底更變本加厲,在與烏東接壤邊界附近部署4萬1000名士兵,並向克里米亞部署了4萬2000人部隊。
美國和北約(NATO)表示,俄羅斯大動作調派軍隊到邊界,是烏克蘭自2014年以來最大的軍事危機。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Sergei Shoigu)表示,過去三周增兵是為了準備演習,以應對所謂的「北約威脅」。克里姆林宮更強烈警告基輔不要試圖使用武力奪回烏東,否則俄方可能會出兵干預。
美國的作用是什麼?
正如7年前一樣,普京正在迫使西方按照他的規則行事。但拜登似乎比川普(Donald Trump)更積極懲罰普京的挑釁行為。平時美國已經向烏克蘭提供了政治、財政和軍事援助,並與烏克蘭進行聯合軍事演習,定期派遣美軍船艦行經黑海,以昭示捍衛烏克蘭安全的承諾。
針對近期的緊張局勢,拜登在與普京通話期間,強調了「美國對烏克蘭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承諾」。拜登政府15日還對俄羅斯增加壓力,宣布一系列新制裁措施,包括下令驅逐10名俄羅斯外交官,針對6家俄羅斯公司和32名個人實施制裁。
烏克蘭人很高興再次擁有強大的白宮盟友,但也擔心自己會被困在大國之間,把國家命運交由大國決定,正如歷史不斷重蹈覆轍的那樣。只要烏克蘭仍然陷於欲收復蘇聯失土的俄羅斯和西方之間,任何持久和平的希望似乎都很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