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法的斡旋調停下,俄羅斯與烏克蘭兩國領導人9日於法國巴黎的一場峰會上聚首,雙方同意今年底前終結持續5年、造成1萬4000人喪命的烏克蘭東部戰火,也承諾在2020年3月之前從衝突地區撤兵。但針對如何解決烏俄長期矛盾的根源,包含戰亂的烏東部俄語區「頓巴斯」未來政治地位,雙方仍存有歧見。
停火共識快速達成,但針對《明斯克協議》仍有歧見
依循「諾曼第模式」(Normandy format),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4國領導人在愛麗榭宮(Élysée Palace)進行8個多小時的會談,這是哲連斯基上任以來首度與普京見面。
所謂「諾曼第模式」指的是,2014年6月普京參加諾曼第登陸70周年紀念活動時,由德法兩國領袖陪同,會晤時任烏克蘭總統波洛申科(Petro Poroshenko),形成德、法等歐盟國家,作為俄烏之間調停者的模式。
9日,4國領袖同意採取一系列措施「穩定(俄烏)衝突地區的情勢」,包含2019年底前停火、掃雷、交換戰俘,在2020年3月之前從額外的三個衝突地區撤兵、解除武裝,以及將「史坦因邁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方案」納入烏克蘭法律,給予烏東部頓內次克(Donetsk)和盧甘斯克(Lugansk)等俄語區特殊地位(2015年時任德國外長、現任德國總統史坦因邁爾提出此政治解方)。
然而在如何落實2014年、2015年《明斯克協議》(Minsk Protocol),以及探討更長久的和平方案上,俄烏雙方產生矛盾。哲連斯基要求「先安全後政治」,基輔當局給予頓巴斯(Donbass)自治權、舉行地方選舉之前,俄羅斯需先恢復烏克蘭的完整主權,他強調:「我堅持烏克蘭能夠完全控制其邊境,所有外國軍隊都必須撤出。」
普京「先政治後安全」的立場則絲毫不動搖,認為需嚴格遵循《明斯克協議》,待基輔當局給予東部地區特殊自治權、頓巴斯舉行地方選舉之後,俄羅斯軍隊才會撤兵。《明斯克協議》呼籲雙方撤出武力,恢復烏克蘭政府對其邊界的控制,並加強烏克蘭東部地區的自治,保證舉行地方選舉。
哲連斯基雖是喜劇演員出身的政治素人,但今年5月上任以來做出不少實際行動,包含部隊移防、換俘,來為頓巴斯戰火降溫,他表示「過去5年已經宣布20次停火,也違反停火20次了,」希望這次能除了換俘以外,可以達成更多成就。許多烏克蘭民眾則是擔心,哲連斯基或許會為了完成烏東地區停火的競選承諾,對俄方做出太多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