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主要的半導體供應商正在努力解決持續已久的晶片荒問題,晶片短缺已阻礙了從家電到個人電腦和汽車等各種層面的生產。
晶片製造商正在想方設法增加供應,比如改變生產流程、向競爭對手開放閒置產能、審核客戶訂單以防止囤積,還有調換生產線等措施。壞消息是,沒有快速解決之道,半導體產業的高層表示,短缺情況很可能將持續到明年。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製造商不僅要面對需求激增的局面,還受到一系列干擾供應的不尋常事件影響,同時,中美之間持續的政治摩擦、以及對短缺情況長期存在的擔憂,已促使某些製造商囤積晶片。
目前的短缺範圍包括非高階晶片,業內幾家最大企業紛紛減少非高階晶片的產能,轉而生產利潤更高的尖端晶片。在晶片業,建立新的產能通常需要花數年時間。
晶片短缺可能會拖慢某些使用晶片的產業在疫情後的復甦步伐,這些產業原本希望抓住消費者支出增加的機會。晶片荒也加劇了通膨憂慮,因為晶片成本升高可能會刺激整個經濟的價格上漲。
全球最大的晶片代工商之一、總部位於加州聖克拉拉的格芯(Globalfoundries Inc.,又稱格羅方德)正在竭力完成訂單,為此派遣工程師設法從其位於美國、新加坡和德國的工廠擠出哪怕是最小的額外產能。該公司採取的多種解決方案包括:延後某些維護安排,加快晶片在流水生產線上的移動速度,哪怕只加快一點點。
格芯首席執行長考爾菲爾德(Thomas Caulfield)表示:「我們正全力設法做得更多,製造更多。」
上周二,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與汽車和科技業高層會面時,呼籲兩黨合力加強美國半導體產業。他已劃撥500億美元(約台幣1.4兆元)用於提高美國的半導體產量,當成2.3兆美元基礎設施計劃的一部分。但這些支出預估難以產生很大影響:根據產業組織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的數據,美國晶片要實現自給自足,需要在十年內投入超過1.4兆美元的投資和政府激勵措施。
高層們表示,晶片製造商只能在現有工廠中增加產能。由於製造半導體在設備和空間方面的要求既多又複雜,建設一座新的製造工廠可能需要數年時間。
主要晶片製造商先前在5G和伺服器等利潤更高的先進晶片需求上押下了戰略性重注。但隨著新冠疫情導致全球經濟陷入史上少有的衰退,供應鏈和消費者的支出模式受到衝擊,上述策略遇到了問題,他們無力滿足對那些不那麼複雜的老式半導體的高需求,這些半導體廣泛用於汽車、電腦顯示器、音響和家電等產品,疫情期間人們大量購買這些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