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斯綱觀點:不給壓力,真的對下一代好嗎?

2017-11-26 06:30

? 人氣

作者痛批,台灣的教育政策一直以減輕壓力為理由來減少科目,延後學生面對真實社會的淘汰,那麼根本是本末倒置。(資料照,顏麟宇攝)

作者痛批,台灣的教育政策一直以減輕壓力為理由來減少科目,延後學生面對真實社會的淘汰,那麼根本是本末倒置。(資料照,顏麟宇攝)

家有高中生,不久之後,他就要面對大學入學的為難選擇。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根據媒體的報導,「招聯會指出,學測只要一考科零級分就不能參加個人申請的限制,從107學年度起取消;108學年度起,音樂、美術與體育等術科校系如果不參採學測成績,考生可以不用參加學測,憑術科成績就可參加繁星或個人申請;非術科校系第一關篩選科目減為一至四科,可望降低應試壓力」。

這則新聞,果然反映出教育政策決策者都在高高的雲端上,不知道高中升大學入學的真正瓶頸在哪裡。

術科鬆綁學測零級分外界意見不多,但問題是非術科校系的篩檢科目大幅減少,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為對家長和學生而言,一昧盲目地祭出「減少壓力」這個緊箍咒反而不是真正的重點,重點是學生的鑑別率跟競爭力。高中學習過程中,英文與數學兩科往往是學習罩門,甚至國文逐漸也成為困難科目,閱讀理解力都有下滑趨向,老師對於學生素質參差不齊也感到困擾。但是,你我都心知肚明,學生到了高中時期,強弱科別自己很清楚,教育提供者是否應該依照學生的學習情況分班教學,補弱拉強,一味的趕進度,後段學習跟不上,沒興趣,接著就放棄。教育部雖然鼓勵高中分班教學,也鼓勵高中開設多語別學習課程,但是受限師資,能夠提供多元學習資源的學校真的有限!相對的也限制了學生探索發展興趣的可能。

少子化已經是事實,短時間不易逆轉,後段私立學校可能退場的背景之下,教育決策單位卻減少篩選科目,等於是誘惑那些即將倒閉的學校盡可能降低錄取標準,以便換取學生四年的就學和四年的學費,至於這學生是否具備能力,或是是否適才適用,根本不是這些學校的最關切的重點;如此一來,不但讓不適合的學生進入大學,更讓不適合的學校繼續存在,浪費學生青春,對國家的競爭力來說是非常大的減損,沒有教育沒有未來,但錯誤的教育政策,只會帶來黑暗的未來。

更重要的是,台灣的教育政策一直以減輕壓力為理由來減少科目,延後學生面對真實社會的淘汰,那麼根本是本末倒置。我們該做的是讓學生準備好面對壓力,讓學生理解自己的才能跟適合的方向,接受適當的壓力;而不是把學子關在無菌室裡面,期待他們因為家長和政策的過度保護,永遠不會感冒腸病毒。年輕朋友完成學業,都需要面對社會的淘汰壓力,以及來自世界的同儕競爭壓力,難道在雲端思考的專家認為一輩子不面對壓力,就會出類拔萃過得快樂嗎?

我們的大學也要負些責任,不能只是抱怨學生程度不夠,在高三升大一暑假確認就讀科系之後,開設基礎學科先修教學,讓學生提早認識科系學習的方向,補充基礎,台灣的大學教育不是菁英教育了,讓大學生有普遍性的基礎學科知識,奠定日後競爭的基礎。

*作者為開放智庫召集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