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信觀點:高教人才西進,蔡政府還忙著政治干預教育

2017-10-26 06:40

? 人氣

福建計畫三年內吸收千名台灣高等教師前往任教,作者認為這可能是「陸生專班」絕響的前兆。圖為臺大校園徵才博覽會。(資料照/蘇仲泓攝)

福建計畫三年內吸收千名台灣高等教師前往任教,作者認為這可能是「陸生專班」絕響的前兆。圖為臺大校園徵才博覽會。(資料照/蘇仲泓攝)

媒體報導大陸福建省計畫三年內吸收千名台灣高教教師前往任教,過去的閩台計畫(2010年起迄今),2010年起先是陸生專班來台學習,有2+2(兩年來台學習)、3+1(一年來台學習)、4+0(台灣教師前往大陸授課),在台灣部分高校力爭下有些學校已改成3.5+0.5(一個學期來台學習),不過,今年後極有可能就會變成4+0,意味著陸生專班不再來台。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閩台計畫在2015年推出師資聯合培養計畫,主要就是引進台灣優質教育資源,三年內幫忙福建應用型高校、職業院校培訓學科(專業)教師和管理幹部3000名,重點培養福建產業發展及自貿區建設需要的高層次人才。首先與台灣的逢甲與雲科大合作,派大陸教師與幹部來台一個月集中培訓。

如今再度啟動的是三年內吸收台灣高教教師前往,可以看得出來的就是大陸是有計畫地緊縮對台的教育交流,而基本方向就是要循序漸近地吸收台灣過去優良產業的發展經驗與體制,全盤移植到大陸,現在進一步邀台灣老師直接到大陸去授課發展,就是有意讓這些教師們未來能成為他們發展教育、經濟等人才。

對於福建的這個動作,教育部次長姚立德表示,「是對台灣教育成果的肯定」然而,真的有這麼簡單嗎?沒有錯,未來是這一千位教師到對岸任教之餘,是有可能把台灣的民主價值帶到對岸。只是這些教師未來的發展明顯地不會在台灣,不回台灣的話就成了對岸的人才,非為我所用了!我們的教育體制培養出來的人才不為我們所用(現階段有不少是被迫的選擇到大陸),顯然是我們的損失。同樣我方的教學機制與模式同樣會移往大陸,那時候就是會培養出同台灣競爭的更強大對手,教育部可曾思考過?

20170330-教育部政務次長姚立德30日出席召開「台大學術倫理案審議結果共同記者會」。(顏麟宇攝)
教育部次長姚立德認為台灣教育為對岸肯定,卻沒看到更深一層的高教隱憂。(顏麟宇攝)(顏麟宇攝)

其次,以姚次長所言,教育部也會努力優化台灣的教學環境,讓優秀人才「把第一選擇留在台灣」。對岸現行吸引台灣人才最大的誘因就是薪水待遇,面對兩岸徵才與爭才的條件,現行的台灣教育界即便有再優渥待遇,相對地是否能有更大的自主權與帶動研究團隊的相關經費?光是一個「玉山學者」馬上就讓人覺得那只是給「資深學霸」另一個優遇,無法帶給中生代或年輕學者更大激勵的。

還有對岸目前推出的都是「教育千人計畫」,像AI、大數據或某一個新興專業, 舖天蓋地就投入資金與人力來打造新平台,說白了就是砸錢來開創未來各種可能性,台灣目前沒有這樣的條件也沒有這樣研究氛圍,請問教育部如何讓讓優秀人才願意「把第一選擇留在台灣」?

換言之,目前在台灣的教育界看到的是「少子化」的困境之外,還有一個「西進化」的隱憂,可惜的是教育部長的施政重點還停在文白比例之爭,國語日報之爭……,還停在為執政黨服務的思維上,不去面對人才「西進化」的未來打開一條讓台灣人才真的願意留在台灣打拚的路,不願意承續台灣過往的教育優勢深耕下去,反而一直想挖斷這些根而棄置不用,教育部長已經以偏頗的立場來打破教育現狀,並讓政治干預了教育的發展,這樣的走勢,怎麼還有可能讓優秀人才願意「把第一選擇留在台灣」呢?

在一份《2017全球創新一千大企業調查》發現,全球創新專家票選出全球十大創新企業分別為:Alphabet、蘋果電腦、亞馬遜、特斯拉、微軟、三星電子、奇異、Facebook、IBM、及阿里巴巴。我們注意到亞馬遜、Alphabet(Google母公司)、英特爾及三星電子是全球研發經費投入的前四大。亞馬遜及Alphabet今年分別投入161億美元及139億美元的研發經費。貝佐斯藉著投入的研發經費吸引更多國際人才進入他的亞馬遜帝國,讓他在全球創新企業中名列前三名,重點就是擺脫不必要的政治干預,全力專注在事業經營,不知道蔡政府與教育部有沒有看到其中的經驗與提醒呢?

*作者為銘傳大學新聞系主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

孔令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