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當沖降稅的「戒斷症」 發作,取消吧

2021-05-01 07:20

? 人氣

繼續實施當沖降稅,是否會讓股市變賭場?(柯承惠攝)

繼續實施當沖降稅,是否會讓股市變賭場?(柯承惠攝)

當沖降稅措施將在年底到期,金管會向財政部提出稅式支出報告,建議降稅措施延長5年。這應該是主管單位擔心讓降稅措施落日,會導致股市下跌,因此提出「最安全」的建議;某個角度而言,這是擔心「戒斷症」發作,不過回歸初心看,當沖降稅當然該取消。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17年行政院趕在元旦過年前,快手快腳宣布當沖降稅方案,當沖證交稅將從原本的千分之3降為千分之1.5。當沖降稅政策的目的與意圖非常明確:當時台股成交量持續低迷,在亞股中隱然有邊緣化的跡象。

股市是一個充份展現「馬太效應」的地方,每個股市都會有高低起伏,資本市場飆高或走低是為常態,而且總是有人賠有人賺,但只要有量能就有活力,最怕的是一灘死水、量能不出,連流動性都有問題。對一個成交量小又不斷萎縮的市場,不僅交易者會日益減少,連願意來掛牌的企業都會減少,幾年前不少台商就跑到中、港、星等市場掛牌,甚至從台股下市改掛其它市場。

但這幾年因外在環境的改變、台灣經濟與企業面的改善,台股表現已迴異政策訂定時,市場早已無人抱怨、感嘆、擔心台股「過冷」、成交太低等問題,取而代之的是擔心市場過熱、過高。換句話說,現在的市況,政策對當沖不但不該鼓勵,反而應該設法壓制。用一句「官話」式的說法就是:當沖降稅已完成階段性任務,可功成身退了。

從理念上來看,各國政府對股市的政策,長期以來多數就是鼓勵「長期持有」、反對(或至少不鼓勵)短進短出,這由稅制就可看出此用心。因此對當初實施當沖降稅,即使用最「寬容」的眼光看,也只能說「不得已而為之」,絕難說是正確且可長可久的政策;事實上,台股後來的回春也與基本面及資金面關係更大,難謂是當沖降稅政策奏效。

坦白說,當沖降稅其實是擺明鼓勵投資人走短線,而且是走「短線中的短線」,全世界大概沒有一個政府的股市政策是用降稅鼓勵短線;當年金管會以與國際接軌為由,開放現股當沖時還要再三強調「不鼓勵投資人走短線」;但在碰到成交量過低時就顧不得政策原則了。而今既已無量能過低之慮,當然該回歸初心、取消當沖降稅。

至於金管會給財政部的檢討報告,既然是所謂的「稅式支出報告」,而且金管會最後是建議要延長5年,可想知的是整體而言,當沖降稅不但未造成稅損,反而因當沖帶來股市熱絡、成交量增加,最後整體稅收反而是增加。去年證交稅受台股交易熱絡帶動,稅收高達1,502 億元,不但寫下新高紀錄,年增率更達令人作舌的64.7%,從稅收數據上看,延續當沖降稅是非常正確且有說服力。

不過,一來去年交易量大增,讓證交稅創新高,並非全然是當沖降稅的助力,其它因素─資金面寬鬆、經濟基本面與企業獲利面提升,當然,還有「護國神山」因素發酵,才是真正的主因;二來金管會如回到降稅初心與目的,當知現在已無繼續降稅的理由與正當性了。

去年台股當沖比例已占成交量的三成,今年第1季台股交易量達18.9兆元的歷史新高,而2月單日當沖交易值比重最高達42%,最驚人的是上周22日當天,上市櫃成交值爆出歷史最大量7,675億元,當沖總交易戶數及交易買賣金額加總雙創新高,達150.22萬戶及4,847.21億元,有些個股當沖比飆上七成。如果連外界視為偏向市場派者,都因當沖量如此大增而為此質疑「股市變賭場」,金管會是該多想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