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關心電力的讀者,看看下列數字:臺灣地狹人稠,總土地面積約為世界之0.06%,人口約為世界之0.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731人,低於孟加拉的1,261人,高於韓國的534人、日本的342人、是德國229人的3.2倍。2019年臺灣使用電力2,500億,在世界主要國家中排名第18;年人均用電量10,620度,排名第9,稍低於韓國的10,701度,但高於德國的6,468度與日本的7,364度。
另一個讓人震驚的數字是,臺灣土地單位面積的電力使用量為每平方公里776萬度,排名世界第一,遠高於第二名韓國的571萬度,是日本的3.1倍、德國的5.2倍。民進黨政府推動「非核家園」,積極發展風力與太陽能光電,2019年風光發電量是59.3億度電,以單位土地面積來計算,每平方公里是165,000度,世界排名第9,低於日本的275,000度與德國的50萬度。民進黨政府說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量佔比為20%,依能源局108年的「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規劃的風光裝置容量估算,2025年風光發電量為488億度,每平方公里的年發電量是136萬度,將是目前德國的2.7倍,我們還有四年的時間去挑戰這世界第一史無前例的企圖。即使再生能源可以達標,還有80%的電力從哪裡來?天然氣與燃煤,都是化石燃料,都會排放二氧化碳,我們要如何面對2050年碳中和零碳排放的挑戰。
再生能源發電受天候影響,無法調度,臺灣為獨立電網,缺電時無法獲得其他國家電網的支援,所以臺灣發電設施中必定要有可調度的電力,選擇只有儲電設施,燃煤、燃氣、核能、水力。到目前為止,甚至說可見的未來,除了抽蓄外並沒有可行的儲電方式,水力發電也受限於天然條件,臺灣可以的選擇是燃煤、燃氣、與核能。以下我們就分別來看看這幾種方式的可行性。
燃 煤
由於燃煤發電會造成空氣汙染與排放PM2.5,連運轉中的燃煤機組啟動都會造成中央與地方的對立,要興建燃煤電廠已經是不可能的奢想,加快「減煤」的步伐可能是無法避免的。2019年臺灣燃煤使用總量為6,500萬公噸,運儲對港口已是沉重的負荷。臺灣煤的人均年消耗量為2,769公斤,世界排名第6,高於中國大陸(2,736公斤)、韓國(2,548公斤)、德國(2,136公斤)、與日本(1,497公斤)。臺灣燃煤的進口量為世界第5,前四名國家依序是中國大陸、印度、日本、與韓國,這四個國家都在積極推動核能發電。
減少燃煤發電被認為是追求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手段,歐盟2019年煤的使用量517,000萬噸,較2018年減少112,000萬噸 (減少17.8%)。美國2019年的燃煤使用量也較2018年減少12%。英國1990年時全國煤使用量為10,700萬噸,2018年為1,300萬噸,2019年900 萬噸,英國2015年已宣布2025年將關閉所有的煤電廠。英國規劃用核能、再生能源、與燃氣替代核能發電。2018年英國核能發電量為650億度,占比為20%;英國有新核能機組興建中,且著手發展模組化的小型動力反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