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今(28)日三讀《國家人權博物館組織法》,賦予文化部辦理人權之研究、典藏、展示及教育推廣等業務;人權館亦從原先「籌備處」升格至「公部門」地位,台灣威權統治、戒嚴時期的歷史保存及人權教育將邁向新里程碑。
文化部直屬的「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於民國100年10月19日成立,100年12月正式掛牌運作;籌備處下轄2個文化園區「景美人權文化園區」與「綠島人權文化園區」,躺了6年《國家人權博物館組織條例》今終通過。
不只日治慰安婦、原民歷史 陳學聖主張:大埔案、南鐵東移也應納入
不過,朝野政黨針對「威權統治時期」的定義意見相左,國民黨團認為,既然名稱為「國家人權博物館」,應納入日治時代慰安婦及原住民財產遭掠奪等歷史,否則恐流為意識形態、針對性立法。
國民黨立委陳學聖發言時主張,除了慰安婦、原住民人權議題外,當代亦有大埔強拆事件、南鐵東移事件等土地正義人權問題,另有環境正義、新移民及移工人權等議題,應一併納入。
因此,國民黨團對於法案名稱、逐條都要求表決、表達反對,但都沒有成功,全案照民進黨團修正動議、審查會條文等通過。
「不義遺址」包含景美、綠島2園區 蔡易餘:指曾發生大規模人權侵害地點
談及不義遺址的選定,民進黨立委蔡易餘發言指出,前總統陳水扁執政時期就已將綠島監獄裁撤,變成人權紀念園區,而在前總統馬英九執政之際,文化部亦成立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下轄的不義遺址,就是景美、綠島人權文化園區,一是過去的軍事法院,另一處是軍事監獄,希望國民黨不要昨是今非。
至於威權時期的定義,蔡易餘表示,民進黨團採納國民黨立委楊鎮浯的意見,因金門、馬祖戰地任務直至民國81年才解除,因此立法說明欄內的威權時期,將從民國34年8月15日至81年11月7日。至於「不義遺址」則是指威權統治時期,統治者大規模侵害人權事件的發生地。
條文規定,國家人權博物館辦理威權統治時期相關人權檔案、史料、文物的典藏、研究、展示及教育推廣等,以及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經營管理業務,協助威權統治時期不義遺址的保存及活化,並協助當代人權理念實踐推廣的組織發展及國際交流,及其他有關人權歷史及文化教育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