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耗費三年製播的《極樂世界》身障人權紀錄片,透過跨國採訪,反思台灣政策走向,不但富有深刻的教育意義,也讓社會大眾對身障者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的辛苦與不便有更多同理心。
《極樂世界》的三部曲:遊戲人生,探討身障兒童的「遊戲權」,遊戲對兒童的身體與心智發展扮演非常關鍵的角色,尤其對身障兒童而言,更兼具復健的效果;除此之外,在遊戲的過程中與其他人互動,是小朋友重要的社交生活。
正因如此,這部紀錄片揭露一則重要訊息:身障兒童需要的不只是「有玩樂的場地」,更包括「跟他人一起玩」,尤其是讓一般兒童與具有特殊需求的兒童能一起享受遊戲的樂趣,陪伴的大人也有休憩的空間。
兒童權利公約第31條揭示:「兒童享有休息及休閒之權利,有從事適合其年齡之遊戲與娛樂活動之權利,以及自由參加文化生活與藝術生活之權利。」要滿足身心障礙兒童的遊戲權,不能只是劃設一塊身心障礙者專屬的遊憩空間,進而製造區分與不平等,而是改進遊樂場的易達性,讓所有兒童都有使用的機會。
從這樣的思維出發,「共融樂園」便成為目前公園、遊樂場的重要規劃概念之一。公視也藉此呈現美國經驗,從社區遊樂場到主題樂園,如何結合共融精神,讓身心障礙兒童也能和一般小孩一樣快樂玩耍,並且作為他們成長過程中重要的生命經驗。
《極樂世界》的第四部曲:安居人生則採訪了台灣、日本、美國、荷蘭四地的身心障礙朋友,看他們如何嘗試克服身體障礙,努力追求行動自由與更安全、便利的居住環境。然而,要達到這些目標,政府的住宅政策與無障礙空間等基礎建設便扮演非常關鍵的角色。
所謂的障礙者,就是因為整體生活空間僅照顧到一般人的便利性,而忽略特殊需求者的需要,進而使他們成為了障礙者,但若居家空間、社區,甚至城市的動線能夠以所有人皆能使用作為考量,當所有人都獲得充分的行動權與居住正義的同時,「障礙者」的概念也因此消解。
此一思維其實與共融樂園相仿:建立特定空間供無障礙者使用,其實強化了隔離性,真正努力的方向應該是讓所有人都能夠無障礙的共同生活,正如荷蘭的建築師在片中強調的,無障礙的社會住宅應融入一般人的生活空間,而不是將他們特意地區隔出來。
協助獨立自理的居家環境、促進平等參與的社區空間,同時兼顧安全、舒適,這是身心障礙者的「極樂世界」,也是我們希望打造的進步社會。衷心推薦各位朋友一起來欣賞公視精心企畫的《極樂世界》四部曲,透過精彩的紀錄片瞭解、同理身障朋友的需要,重視身障人權議題,希望有更多身障政策在未來逐一實現,共同打造一個大家可以「Happy Together」的社會。
*作者為立法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