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兩項調查都說明,現在民進黨的執政地位是年輕選民拱上來、挺下去的。但弔軌的是,年輕選民卻對民進黨政府幾項重要政策都持反對立場,而且3年來一直沒有改變。
是不是政府沒做好政策溝通?在藻礁議題上的確是有這種況,近三年前當時行政院長賴清德為快速平息深澳電廠爭議,要三接案環評限時通過,導致環團、學者與政府之間裂產生痕難平,之後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做很多努力也擋不下藻礁公投成案,如今新外推方案就算獲得一些環團支持,短期內能否進一步說服年輕選民也難有保握。
一個更根本的原因是;年輕選民在價值觀上是對錯分明,難以接受折衷妥協。而公投做為公民行使直接民主的手段,它更重要的應該是,過程是否能充分達到慎思明辨、讓公民社會能有充分資訊、經過深入的考量進而做出決定。遺憾的是,在這次由政黨提出的公投綁大選議題的討論過程,並未涉及這些更深刻的檢討。
弔詭的是,年輕選民對民進黨政府重大政策不認同,卻又成了幫助蔡英文連任的重要力量。一般認為,這是受更高一層的反中挺台意識的影響,從習近平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到香港反送中抗爭,都讓年輕選民藉由支持蔡英文來對中國說「不」。而上述中研院的民調交叉分析的結果也顯示,選民支持反送中運動與支持蔡英文高度相關。
對年輕選民而言,旗幟鮮明反中的民進黨會比想在美中之間兩不得罪的國民黨更容易獲得他們的認同。他們這種二元價值分明的特質,一方面選擇民進黨台灣本位立場,另一方面卻讓他們無法接受民進黨政策上的「修正主義」。
小英沒有平息2018年留下的爭議
立法院2017年三讀修正新版《公民投票法》,讓公投年齡下修至18歲。當時總統蔡英文在臉書上稱許:「打破鳥籠、還權於民,這是人民作主的歷史時刻。」不料這像打開潘朵拉盒子,讓年輕選民成為民進黨既愛又怕的對象。
2018年民進黨政府在公投挫敗後,蔡英文自我反省說:
在決策上,為了降低社會衝突,在很多分歧性議題上,我選擇了沉默跟模糊,而沒有站在第一線上來引導這個社會共同面對問題。我的做法不但沒有平息爭議,反而讓這個社會在這些議題上更加地對立。
2年半過去了,蔡英文與她領導的執政團隊似乎沒有說服更多民眾,甚至年輕選民間在上公投議題上更一面倒地反對官方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