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產能源不足,高度依賴進口,其中液化天然氣(LNG)進口後尚需仰賴後端設備完備方能順利運作。不過,立法院預算中心指出,近年國內天然氣存量可用天數偏低,且天然氣「第三接收站」建置計畫因環評期程恐延宕,須積極規劃因應,否則恐影響能源供應安全。
天然氣儲運基礎設備之好壞及能否足敷中長期使用,攸關我國天然氣供應穩定安全,並影響下游產業健全發展,但因LNG之運輸、儲存需鉅額投資,且發電成本較高,目前國內液化天然氣營運週轉天數,較煤炭(30天)及石油(60天)安全存量天數相對低。
預算中心強調,為預防短期不確定因素發生,例如天然災害、海域封鎖、船隻故障、政治因素、戰爭導致供氣中斷問題,維持一定儲氣量以及確保天然氣供應安全仍有其必要。
中油105年天然氣儲槽容量最低可用天數僅7天
依據目前法令公告規定,天然氣生產及進口事業應至少自備15天之儲槽容量。但預算中心發現,根據中油公司的資料顯示,101年度起最低存量可用天數均在8天以下,且大致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如以105年為例,最低存量可用天數僅為7天,儲槽容量屬偏低。
預算中心說,不只最低存量可用天數偏低,且天然氣總用量已接近現有2座接收站供氣量上限,再加上「第三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投資計畫」仍有環評、土地等不確定因素,期程恐延宕,須審慎推動並加強控管,以維持我國天然氣儲輸能力與供應無虞。
「建議中油尋求穩定且具價格競爭力的天然氣供應來源」
此外,配合政府擴大天然氣使用政策,台灣中油公司將「多元能源來源,確保穩定供應」作為本年度策略目標之一。對此,預算中心建議,應尋求穩定且具價格競爭力的供應來源。
根據資料顯示,台灣中油105年度約進口天然氣1487萬噸,其中自卡達(41.76%)、馬來西亞(17.62%)、印尼(13.58%)與巴布亞紐幾內亞(9.01%)等4個國家進口數量最多,且以中長期合約居多(占比77.40%)。
不過,如果以105年度進口「單價」觀之,自卡達進口中長期合約平均275.3美元/噸,現貨平均289.0美元/噸,較其他國家中長期合約進口單價平均321.9美元至400美元/噸為低。
預算中心建議,中油應在貨源穩定供應基礎下,參考國際市場趨勢,逐步調整長、短期合約及現貨市場之配比與採購策略,洽詢穩定且具價格競爭力之LNG供應來源,以降低採購成本及分散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