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有節奏的砰砰聲在中國西北部餐館林立的街道上迴蕩,它們從多個方向傳來,節奏短暫地同步,然後又再次離散開去。我本能地把頭轉向離我最近的砰的一聲,看到一個廚師正在他的店鋪前工作,兩手揮舞著一根巨大的長麵糰。
他舉起麵糰,堅定而靈巧地反覆地摔在工作台面上,每一次靈巧的動作都伴隨著響亮的一擊。當他繼續猛擊麵條時,麵條伸長到他雙臂展開的長度。他捏住中心,然後從中間把它分成一個環形,靈巧地扔進一個滾水鍋裏。
這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走近廚師,要求來一碗。幾分鐘後,我吃上了一碗浸滿辣椒油和醋、撒上小葱和大蒜的厚麵條。麵條有腰帶那麼寬,幾乎也有腰帶那麼長,質地堅硬,咬起來很有嚼勁。事實證明,這種拍擊技術能讓麵條有耐嚼的韌性,也能吸收調味料的豐富味道。
西安的美食故事
西安是中國陝西省的省會,也是中國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在這裏,拉麵的工藝與拍擊聲交織在一起,這催生了這道麵奇怪的名字:「Biang Biang麵」。
「Biang」這個詞是擬聲的,用來模仿麵糰撞擊櫃台的聲音。漢字的書寫也比其他任何漢字都要複雜,多達58筆畫(不過,你問的人不同,這個數字可能略有不同)。考慮到寫這個字要花多少心思,我很驚訝地發現這個字實際上並不存在——至少官方字典裏沒有。這是因為這個字完全是民間創造的。仔細觀察這個標誌,我意識到它也由許多不同的元素組成,共同描繪了西安豐富的歷史。
例如,在這張複雜的「biang」圖中,隱藏著漢字「絲綢」。西安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絲綢之路是一個巨大的古代東西方貿易網絡,在幾個世紀的時間裏促進了商品、思想和技術的交流。在這些道路上,馬不僅是主要的運輸工具,而且作為商品進行交易。因此,「biang」這個字中加上了馬,似乎是在回顧這些動物在該地區的重要歷史角色。在馬的符號的兩側,也出現了漢字「長」;無論是指絲綢之路,還是指麵條,這兩種說法似乎都很合適。
陝西「八大怪」之一
目前還不清楚「biang」這個複雜的漢字是如何誕生的,但造字充滿了傳說。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是,秦朝(公元前221-207年)有個年輕的學者因為沒有足夠的錢買一碗「biang biang麵」,於是發明了一個漢字來代替錢,買了一碗麵。如今,人們可以背誦一些有趣的歌謠和謎語,幫助回憶起這個複雜漢字的筆畫。
傑森.王(Jason Wang)解釋說:「(這些)歌謠只是為了幫助記憶如何書寫。」傑森.王來自西安,在紐約擁有「西安名食」(Xi'an Famous Foods)連鎖餐廳。「但(這些歌謠)也很古怪。這只是為了好玩。我覺得陝西人很有幽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