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明翰城市大學應用犯罪學研究中心副主任伊姆蘭·阿萬認為,英國是最能彰顯恐攻「價值」的目標,尤其是「脫歐」公投及其引發的提前大選和媒體連鎖反應,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是恐怖份子夢寐以求的舞台。
縱觀近年歐洲恐攻,犯案者多為年輕移民後裔,對生活境遇不滿才受極端勢力煽動,但政府應對上仍不免採取強烈軍事手段,少數族群被邊緣化等問題疏於化解,恐怕只會激化問題。此外,網路工具讓極端思想散播更容易,歐盟內部人員流動自由,都是增加反恐難度的原因,面對迭起的民粹浪潮,歐盟情報與安全部門能否加強合作,不但影響反恐行動,也是影響歐洲一體化的重要關鍵。
大熔爐不熔了 美國本土恐怖主義頑疾難治
大本營瀕臨崩潰的IS近日又在網路上發佈多張海報,揚言將於聖誕節假期對美英多國發動攻擊,其中一張更以紐約時報廣場為背景,讓紐約市政府如臨大敵。
調查顯示,人們對安全的擔憂比過去更甚,皮尤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調查指出,逾4成美國受訪民眾表示,恐攻發生的可能性比911事件發生的10多年前更高。恐怖主義威脅已超越經濟困境,成為美國民眾心中的「頭號國安問題」,也是左右美國政治的重要因素。
「讓美國再度安全」是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主打的選舉和執政口號,但近年的本土恐攻反而持續增多,犯案分子甚至不只是伊斯蘭武裝組織的成員,也包括因種族、宗教等歧視引發的極端行為。2017年最後一季,美國攻擊事件頻率以驚人的速度增加:10月1日的拉斯維加斯音樂會槍擊案,59死527傷;10月31日,紐約曼哈頓卡車攻擊事件,8死12傷;11月5日,德州教堂大規模槍擊案,26死20餘傷。
「無論你是在學校或看電影,都要時刻做好準備,防備發生這樣的危機。」這是德州教堂槍案後,FBI高層對公眾的提醒,反映了美國本土安全狀況縮影。
911事件後,美國推動《愛國者法》,多年來不斷提高情報蒐集手段和出入境檢查,川普入主白宮以來,更頒布針對6個穆斯林國家的「旅行禁令」,以及簽證和綠卡抽籤改革,持續強化了邊境控管,但美國智庫最新報告指出,911事件後美國本土的恐攻有8成以上是美國公民犯下,證明美國恐怖主義從輸入型轉為內生型。
這一轉變反映的是美國社會三大頑疾,第一,美國槍支氾濫,無論是恐怖組織成員,或是極端化的個人種族主義者等,都很容易獲得作案武器,但由於利益集團的巨大影響,控槍改革一直難以推進。
第二, 美國族群分化和社會矛盾加劇,是極端思想的最佳土壤。美國的移民來自世界各個角落,然而,美國「大熔爐」只存在理想之中,FBI於11月13日發佈的統計顯示,因「對人種、族裔、血統和宗教的偏見」所引發的仇恨犯罪已經連續兩年大幅增加。
移民難以融入,宗教不能融合,種族分裂嚴重,貧富差距拉大,美國正被各種社會裂痕分割得七零八落。正如政治人物所言:「今日的美國比過去任何時候還要分裂,國家安全比過去任何時候還備受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