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才在年初目睹了美國德州的電網黯黑,隨即513的大跳電震驚了台灣,尤有甚者,憂慮尚未能解,隨之而來的升高至第三級的雙北防疫,已讓台灣人深刻的感受到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曾強調的人類雙重威脅;亦即氣候危機與疫病橫行。
台灣正在經歷疫病橫行與氣候威脅的人類雙重危機
目前大家或許已能深刻感受到這個雙重威脅的意義,但是卻少有人了解,這兩者之間是相互牽連的。就此,著名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便在2020年12月2日報導了一個已經累積5年的長期研究,希望讓各國決策者能在面對疫病的迫切危機時,一併將紓困與疫後復興的氣候行動納入考慮。一如該報導所指出者,在疫病發生前,全球媒體密切關注的是氣候危機、青年氣候行動、巴黎協定規則書的生效、歐盟的綠色新政等議題。然則在新冠肺炎(COVID-19)蔓延全球之後,這些都被疫病消息取代了。然則「刺胳針」之報告特別強調,氣候危機與人畜共通的疫病,兩者其實都源自人類之行為,且同樣對於環境造成減損,並會彼此交叉影響。研究更強調,這些威脅其實都非不能預期者,此外,兩者也都會隨因應行動之遲延、不足或疏忽而致生人命損傷。若我們能同時針對兩者調整適當的因應措施,將能同時發揮促進健康、開創永續經濟未來並保護地球之共伴效益。這其中,若能將綠色振興納入疫後經濟復甦方案;包括能源轉型與去除化石燃料的規畫,將被認為是在對應雙重危機時最有效的措施。
疫後經濟復甦納入以2050淨零為願景的綠色振興趨勢
全球在積極防疫之際,先進國家已然嘗試透過防疫的政策及疫後的振興規劃,將疫病帶來的危機轉換為追求人類因應氣候危機及地球永續的契機。以歐盟的綠色新政(Greed Deal)為例,正是選擇於防疫紓困大幅投入資源之際,透過強化的減碳目標,制定永續指標規則書(Taxology)來界定巨額綠色資金的投資標的,進而帶動低碳經濟轉型、發展與就業。而美國總統拜登,亦在就任後正式提出其將投入3-4兆美元(3-4 trillions)的振興方案,《紐約時報》認為這「代表了民主黨已徹底的改變了他們討論氣候變遷的方式,氣候行動已不再是邊緣議題了。」巧的是,拜登的振興計畫首先投入的正是基礎建設法案,而《紐約時報》更在2021年3月23日直接稱之為「根植於停止導致地球暖化之溫室氣體排放的努力」。顯然以綠色振興來回應疫後的經濟復甦,已是歐美先進國家之共同理念。
其實,拜登早在競選期間便已提出其落實清潔能源革命與環境正義的計畫;其中便包括以清潔能源100%及2050淨零排碳為目標。是以在他當選之後,便逐步在國內外展開聯結巴黎協定的努力。在國內,拜登政府已設定2030比2005年減少50-52%排放的減碳目標,而這也是美國將依巴黎協定要求提交的「國家自定減碳貢獻」(National Determined Contribution; NDC)。同時,在國際上,拜登亦在地球日(2021年04月22日)召開氣候領袖會議,讓受邀40個國家領袖相提高其2030減碳承諾,並強調美國以此為基礎正在邁向2050的淨零排碳,顯然2030的法制化減碳承諾是邁向2050的必要條件;依據「氣候行動追蹤器」(Climate Action Tracker)之分析,美國經濟要達到2050淨零之目標,必須減少2005標準的57-63%的排放,而美國的2030目標正是能讓拜登宣稱其邁向2050淨零的堅實基礎。是的,沒有2030的承諾就不會有2050的淨零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