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很多的生活和產業程序都沒有進行自動化、非同步化、系統化,基本上不可能在完全禁止人與人接觸的情況下繼續維持經濟運作。只要台灣實體經濟中這些傳染媒介持續被使用、流通,不管怎麼樣噴酒精、戴口罩和量額溫,效用都是有限的。
先請大家了解死於流感或其併發症(如肺炎)的人數規模,台灣每年約有400~500人死於流感,美國則是每年24,000~60,000人死於流感。再談台灣的整體防疫佈局,請問你知道台灣在四月爆發之前的檢疫量是多少嗎?答案是:在今年四月底之前,台灣每天實際運用檢疫能量約2,000檢體,甚至連續好多天不到一千。而現在即使疫情已經明顯失控,台灣公告每日檢疫能量只有約16,000檢體,雖然前些日疾管中心宣稱還可以再增加破兩萬,但是很明顯的是檢疫量遠遠不足,連一天的通報數都消化不完。
大家或許會很好奇,台灣的檢疫能量,跟其他國家相比,到底是高還是低,請參考來自於OurWorldInData的各國每日檢疫數量比較(COVID-19 Data Explorer - Our World in Data)。沒錯,我刻意沒有用歐美的資料,反而是將台灣去跟亞洲鄰近國家比較。這是在台灣檢疫能量全開(最後的資料是一天約12,000份檢體),完全是被亞洲其他國家吊打。
為什麼不拿歐美出來討論呢?因為更為丟臉有,興趣的人可以點進去看看。我們再來比較一下美國第一個大型疫情熱點:紐約。紐約市從去年三月以來疫情爆發、後封城,就不斷地提升檢疫能量。紐約市疫情爆發前人口約八百五十萬人,稍微少於北北基桃都會區的人口,而紐約州全州的人口數約一千九百萬人,稍微少於台灣的人口。你知道紐約州去年和今年達到的每日檢疫量多少嗎?紐約市在去年3/22進行封城的時候,紐約州當時被砲轟「才16,000多檢疫量」就已經超越現在台灣的檢疫量了,去年紐約州檢疫量一路飆升到十月時的一日十萬人,而現在紐約州是每日二十多萬人。
這是過去式了,我們台灣人眼看了身邊的世界燃燒了一年多,也看到了別人的應對方式,結果今天的台灣,竟然應對方式比別人去年措手不及時的應對方式還差。而這是台灣今天才有的問題嗎?不是喔,去年國際疫情已經有很多案例可以參考,就連我們身邊的南韓、日本、新加坡、香港等,都已經讓我們看到要如何去掌控疫情擴散所需的檢疫能量,也可以看到一旦疫情炸開時有多恐怖。
台灣的防疫流程和系統雖然從報章雜誌上看起來很威,但實際上了解內部的人力素質,會讓人驚駭。台灣不管是中央還是地方,需要進行任何專案的時候,很多的KPI都是要達到人頭數,而這些人頭,就是從台灣各級政府中大量的冗員單位中借人頭。台灣這次防疫工作也是一樣,台灣防疫流程有一大部分是內政部警政署下的保安警察。台灣的檢疫所和檢疫站,其實早在四月疫情爆發之前,根本還不應該是「人力吃緊」的情形下,就已經有大批人力是借用警政署的警察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