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出生,他開始思索黑洞:《時空旅行的夢想家:史蒂芬・霍金》選摘(1)

2017-12-20 05:10

? 人氣

「大家都知道,物理學家從頭到尾都沉溺於他們的物理學。霍金的情況比他的多數同事更甚,部份也是他的身體障礙帶來的結果,不管在什麼時候,他到哪裡都可以把研究工作帶著走,因為他的研究幾乎全部在他腦中進行⋯⋯」。(資料照,美聯社)

「大家都知道,物理學家從頭到尾都沉溺於他們的物理學。霍金的情況比他的多數同事更甚,部份也是他的身體障礙帶來的結果,不管在什麼時候,他到哪裡都可以把研究工作帶著走,因為他的研究幾乎全部在他腦中進行⋯⋯」。(資料照,美聯社)

大家都知道,物理學家從頭到尾都沉溺於他們的物理學。霍金的情況比他的多數同事更甚,部份也是他的身體障礙帶來的結果,不管在什麼時候,他到哪裡都可以把研究工作帶著走,因為他的研究幾乎全部在他腦中進行。索恩便曾這樣描述,他發展出非常少見的能力,能熟練操作種種心像,好比物體、曲線、表面和形狀,而且不只採用三個維度,還在時空四維中運作。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霍金的工作模式,經常出現他在《時間簡史》書中記述的那種床邊發現的事例:「一九七〇年十一月某晚,我女兒露西誕生後不久,我一邊準備就寢,一邊開始思索黑洞。由於我有身障問題,這個過程也就相當緩慢,因此我有很多時間。」換了其他物理學家,或許就會奔向書桌,提筆塗寫筆記和方程式,霍金卻是在腦中產生他事業生涯最重要的發現之一,而且那時他已經躺在床上,於是整晚他都醒著,急切等待黎明破曉,他才可以打電話給潘洛斯,告訴他這項新洞見。霍金堅稱,潘洛斯早先就想到這點,卻沒有領會這其中的意涵。

霍金浮現的想法是,黑洞永遠不會變得更小,因為事件視界的面積(無法回頭的半徑,這裡的脫離速度會變得超過光速)永遠不會縮減。

簡短複習一下,塌縮恆星會收縮到脫離速度等於光速的半徑。恆星塌縮跨越那個半徑之際,它發出的光子會發生什麼事情?那裡的重力太強了,不容光子脫離,卻也不足以把它們拉入黑洞,光子就待在那裡徘徊。那個半徑就是事件視界。一旦恆星繼續收縮,隨後它發出的一切光子,也全都要被拉進內部。

霍金想到的事情是,在事件視界徘徊的光線路徑,不可能是彼此趨近的光線留下的路徑。彼此趨近的光線路徑最終會撞在一起,接著就墜入黑洞,不再徘徊。事件視界的面積想要縮小(也就是讓黑洞縮小),則其上的光線路徑就必須彼此接近。然而一旦發生這種事,它們就會墜入內部,而事件視界也就不會變小。

還可用另一種思考方式,就是了解到黑洞其實可以變得更大。黑洞的尺寸由本身的質量來決定,所以每當有新東西墜入並增添原有質量,黑洞都會變大。倘若沒有東西能脫離黑洞,它的質量就不可能縮減。黑洞不可能變小。

旅美台裔天文物理學家馬中珮發現的巨大黑洞(NASA)
「黑洞的尺寸由本身的質量來決定,所以每當有新東西墜入並增添原有質量,黑洞都會變大。倘若沒有東西能脫離黑洞,它的質量就不可能縮減。黑洞不可能變小。」圖為旅美台裔天文物理學家馬中珮發現的巨大黑洞。(圖取自NASA)

後來霍金的這項發現便稱為黑洞動力學第二定律:事件視界(黑洞邊界)的面積有可能保持不變或增加,但永遠不會縮減。倘若兩顆或多顆黑洞互撞,形成一顆黑洞,新的事件視界就等於或大於先前兩處事件視界之累加的和。不論遭受多麼猛烈轟擊,黑洞都不可能變小,也不可能被摧毀或分成兩個黑洞。霍金的發現聽起來滿耳熟的,這就像物理學的另一種第二定律:熱力學第二定律,談的是熵(entropy)。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