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塞德集團轉危為安 普京戰略目標達陣
對阿塞德而言,戰後雖然不免要與遜尼派反抗軍、北部庫德族分享權力,但無論是黎巴嫩模式,還是更進一步的改採聯邦制(地區高度自治),他的統治集團確定可以繼續穩坐大馬士革,在可預見的未來他都不至於淪落為第二個海珊(Saddam Hussein)或格達費(Muammar Gaddafi),也不需改變他「鐵與血」的統治模式。看看其他在阿拉伯之春風潮中非死即逃的獨裁者,阿塞德可謂笑傲中東。
對普京而言,當初許多人預言敘利亞會讓俄羅斯重溫「蘇聯─阿富汗戰爭」(Soviet-Afghan War)的夢魘,拖垮他的強人統治,但是他以狡獪靈活的策略搭配冷酷強悍的軍事行動,而且拜歐巴馬政府軟弱猶疑、川普政府只圖近利之賜,在這個艱苦的戰場達成三大戰略目標:鏟除一個重要的伊斯蘭極端主義溫床、在中東地區建立常駐軍事基地、迫使美國與歐盟重新正視俄羅斯的國際地位。
40萬內戰冤魂的天問:正義會遲來還是根本不來?
法國是敘利亞的前殖民宗主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最近受訪時提到敘利亞內戰「勝利在望」,但他所謂的「勝利」顯然只限於殲滅IS的殘餘勢力,他也坦言美國與歐盟必須與阿塞德談判,必須接受這名暴君繼續掌權。
那麼從桶裝炸彈(barrel bomb)、神經毒氣、虐殺異議者到「不投降就餓死」的戰爭罪行與人道罪行呢?馬克宏開了一張空頭支票:「阿塞德將為他的罪行,向他的人民、向國際社會負責。」什麼時候兌現呢?以什麼方式「負責」?沒有人知道。
「波士尼亞屠夫」(Butcher of Bosnia)姆拉迪奇(Ratko Mladić)今年11月被聯合國「前南斯拉夫國際刑事法庭」(ICTY)判處無期徒刑時,已經高齡74歲。阿塞德今年52歲,正是姆拉迪奇犯下雪布尼查大屠殺(Srebrenica massacre)的年紀,22年之後如果阿塞德還活著,40萬敘利亞內戰冤魂會得到遲來的正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