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須文蔚觀點:疫情、電子支付與數位包容的糾纏

2021-06-16 05:40

? 人氣

電子支付蔚為趨勢。圖為國泰世華網路銀行App可一站完成國泰證券台股及複委託開戶。(圖/國泰世華銀行)

電子支付蔚為趨勢。圖為國泰世華網路銀行App可一站完成國泰證券台股及複委託開戶。(圖/國泰世華銀行)

從新冠肺炎在臺灣爆發後,涉足傳統市場與超市的群聚傳染者,不在少數,難以維持社交距離、挑選貨物與找零錢等因素,電子支付的不發達,讓民眾陷入步步危機。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相較起來,瑞典大力推動「無現金社會」政策,政府、金融機構與零售業通力合作下,電子支付的法令完善,支付系統與APP普及到攤商與小販,不收現金已經成為常態,瑞典中央銀行在去(2020)年統計指出,現金交易只佔了總交易金額的 1%,大幅降低了找零與計算的麻煩。在亞洲,南韓和中國大陸都是電子支付突飛猛進的國家,2016年南韓央行就成功推行「去硬幣化」政策,讓「硬幣」逐步退出消費市場,2018年更進一步讓現金交易的比重,就已剩下兩成不到。南韓央行 2019年硬幣的發行量面額,相較一年前約426億韓圜,減少了將近14.3 %,連續4年呈現減少狀況。

以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於去年10月1日發布《2020世界數位競爭力調查評比》(IMD World Digital Competitiveness Ranking 2020, DCR),我國在全球63個主要國家及經濟體中排名第11名,較2019年上升2名。仔細觀察其中細部的資料,在未來準備度(Future readiness)項下的數位包容指標中,臺灣在「線上零售」的排名,從2019年的全球第20名降低1名,可見還有待加強。如比對美國Portulans Institute所發布的《2019年網路整備度調查》中,在政府治理項下的數位包容指標中,臺灣在「使用數位支付的社會經濟差距」上,全球排名第33,而論及「農村地區使用數位支付的差距」更落到全球第88。可見臺灣無論在推廣電子商務或普及城鄉的電子支付應用上,都存在極大的落差,令人憂心。如進一步觀察中央銀行107年至110年每季新臺幣發行數額及準備狀況,也不難發現在硬幣部分,從107年第一季的1058億,逐年成長,到110年第一季為1219億,可見政府並沒有通盤的政策,從金融法制、貨幣發行、電商輔導、資訊系統應用到民眾的資訊素養提升,缺乏完善的政策規劃與投入,在疫情爆發後,就更顯現出臺灣在電子支付上還有待強化。

觀察臺灣在防疫期間,跨部會的動員不足,因此針對數位轉型與數位包容的努力始終不在公共政策的討論上。最近只見到LINE Pay、街口支付、拍錢包、臺灣Pay、悠遊付,五大支付業者喊出「全民拼防疫,結帳零接觸!」透過民間力量,希望藉由手續費調降、行銷推廣贊助、回饋點數加碼、收款管理服務等多項優惠限時方案,吸引更多中小企業與店家加入支付服務的陣容,進一步讓店家與民眾減少使用現金交易,降低染疫風險。如何加快讓小攤商與市場也能進入支付的體系?從而如何讓偏鄉與弱勢消費者能進入電子支付的世界?恐怕需要從金融、經濟與教育等各方面,齊頭並進,促成經營與消費行為的改變。

安侯建業數位創新服務營運長賴偉晏最近就提醒大眾,隨著臺灣電子支付在疫情中的興盛,更應當留心用戶隱私與個資的保護,以及預防臺灣民眾金融常識不足下衍生的金融詐騙。事實上,更令人憂心的是,缺乏網路購物與電子支付等資訊素養者,無論是銀髮族、偏鄉民眾或弱勢族群,在國內疫情升至第三級警戒後,只能涉險繼續出入傳統市場,如果管制強度更高時,當限制進入實體商店、市場與超市的話,恐怕會衍生更大的社會問題。

在美國Portulans Institute所發布的《2020年網路整備度調查》中,就提醒各國政府,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也是加速數位轉型的契機。我們不難發現,過去難以想像的企業與教育機構異地辦公、視訊會議與遠距教學等,在短短幾個月間,在本地都有了突飛猛進的運作成果,在在都顯示數位科技在經濟、教學、醫療與公民參與數位化的潛力。但電子支付的應用門檻確實較高,臺灣在法制上的不夠完善,整體推動與應用不夠普及,城鄉落差過於巨大,疫情、電子支付與數位包容的糾纏一時看似難解,卻值得儘速綢繆解方。

*作者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宜蘭花蓮縣數位機會中心主任,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