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信宏觀點:借鏡北歐無現金社會發展經驗,思考數位支付政策

2017-07-10 06:50

? 人氣

台灣要朝無現金社會邁進,除了科技方面需要投資之外,如何建立起一般消費者對於無現金交易的信任,是需要思考解決的問題。(Samsung提供)

台灣要朝無現金社會邁進,除了科技方面需要投資之外,如何建立起一般消費者對於無現金交易的信任,是需要思考解決的問題。(Samsung提供)

為加速提昇我國行動支付普及,同時也讓支付應用成為臺灣發展數位經濟的重要驅動力,解決實體電子商務最需要的交易數位化問題,也為現階段「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關注重點之一。目標要將未來電子支付比例由目前低於3成的比例提升至超過5成,同時也希望可帶動台灣在數位金融方面的追趕,使台灣成為在電子支付的技術與應用領先的國家。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交易行為與支付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許久的原始行為之一,不管時代如何變遷,貨幣始終在交易行為扮演非常重要的關鍵,要改變行之多年的觀念以行為絕非僅有政策可以帶動轉變,而是需要藉助許多社會經濟行為上的誘因,才能使長久的集體行為轉換到另一個平台之上。在瑞典的帶領之下,北歐國家已經宣布未來將會無現金貨幣交易的社會,而其發展原因除了貨幣提取保管成本高昂之外,社會願意接受政府透過電子交易設備記錄與確認交易金額,作為課稅的資訊來源,也是造就北歐社會可以快速邁入無現金社會的重要關鍵之一,買賣雙方對於政府監督交易資訊的揭露與管理都有相對的信任,因此造就當地可以快速發展成為無現金交易社會。另外一個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北歐國家在資通訊基礎技術方面的領先,也讓行動電子支付可以在一個安全迅速的環境下完成,這需要的不只是支付行為的改變,也需要在數位資訊技術上持續不斷投資,建構民眾安心的交易技術環境。

台灣在電子支付方面的起步甚早、規模不小,但是多數的公共服務支付系統,如悠遊卡、一卡通、ETC等支付卡片,在發展早期受到地域性、使用用途限制等因素,而無法擴及成為全台可用的支付系統,而營運模式更是受限於小額消費支付用途,無法應付大額交易的需求。而在相關法規開放限制之後,使用範圍以及限制大幅放寬,成為台灣電子支付的主要形式。即使如此,我們在行動化還有許多需要發展的空間,例如如何改善卡片與行動裝置綁定使用的簡便程度,使儲值卡片容易成為行動載具的支付來源,也可以在卡面上印製QR Code更方便行動載具掃描使用,甚至可以結合行動網路銀行技術,直接支援虛擬帳號與實體卡片儲值,讓使用過程更便利;而在若能降低店家收單成本與機器設備設置門檻要求,更能使得收費電子化普及率上升,而可以協助店家進行帳務分析,利用讀卡機與雲端分析工具,讓收單店家的營運效率也得以提升。

20161021-悠遊卡配圖-悠遊卡、一卡通、icash、Happygo。(顏麟宇攝)
台灣多數的公共服務支付系統,如悠遊卡、一卡通、ETC等支付卡片,受到地域性、使用用途限制等因素,無法擴及成為全台可用的支付系統,而營運模式更是受限於小額消費支付,無法應付大額交易的需求。(顏麟宇攝)

如何使支付行為的雙方都有誘因參與其中,是國內推動數位經濟重要的一環,因此如能夠過數位建設提早佈局,強化各項基礎設施,以吸引更多的用戶與服務者轉換,達成計畫的總體目標。對照北歐國家邁入無現金社會的宣言與行動,我們除了在科技方面需要投資之外,如何建立起一般消費者對於無現金交易的信任,是下一個發展過程中需要思考解決的問題,這有賴不同部會之間的政策整合,而非以單一部會政策為主,以促成台灣朝向無現金社會邁進。

*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兼所長,戴志言為共同作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